哭同年刘景元谕德三首(其一)

迂癖平生不受针,两迂相合作同襟。

伤哉贾氏清时泪,皭若杨公莫夜心。

郢质既亡谁为斲,伯牙虽在罢弹琴。

高坡门巷西州路,短笛斜阳落叶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哭同年刘景元谕德三首》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哀悼与怀念之情。

首联“迂癖平生不受针,两迂相合作同襟”,以“迂癖”自喻,表明自己一生坚持独特个性,不随波逐流,与友人志趣相投,情感深厚。这里运用了双关手法,“两迂相作”既指两人性格上的相似,也暗含对逝者生前独特个性的赞美。

颔联“伤哉贾氏清时泪,皭若杨公莫夜心”,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对逝者在清正时代所承受的痛苦和无奈的同情。贾氏清时泪,可能是指贾谊在汉文帝时期因直言进谏而遭受贬谪的悲剧;皭若杨公莫夜心,或借用了杨震“四知”的故事,暗示逝者在黑暗中仍坚守清白的心志。

颈联“郢质既亡谁为斲,伯牙虽在罢弹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郢质,原指楚国郢都的工匠,这里借指逝者;伯牙,古代著名的音乐家,此处象征着失去知音的悲痛。这两句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以及失去知音的哀伤。

尾联“高坡门巷西州路,短笛斜阳落叶深”,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高坡、门巷、西州路、短笛、斜阳、落叶,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哀伤、寂寥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前个性、遭遇、友情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对友情、个性、道德坚守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哭同年刘景元谕德三首(其二)

落日船头见素帷,梦中昨夜哭君时。

交游四海今谁在,心事平生我最知。

博失郑侨疑莫问,直怀叔向泪空垂。

临终老眼犹能视,免得区区谏用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哭同年刘景元谕德三首(其三)

壮气胸中屼不平,九原埋骨尚峥嵘。

抗章未请朱云剑,属纩仍全子路缨。

坐上直言常骇俗,暗中清节不求名。

奸谀未死君先化,史钺何年地下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宿樊都尉翠微山庄

攒峰缺处望亭台,石室金堂为客开。

坐见野云从地起,卧闻山雨到窗来。

秋声飒沓惊涛汹,瞑色巃嵷远壑哀。

自笑诗人能好事,连宵抱被宿崔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病间偶成

悲风急景穷阴日,布帐匡床卧病身。

岂谓光阴还属我,如何造物亦欺人。

往来礼断翻为适,宠辱心忘不厌贫。

闻说伯恭还进学,病中真可养心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