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间偶成

悲风急景穷阴日,布帐匡床卧病身。

岂谓光阴还属我,如何造物亦欺人。

往来礼断翻为适,宠辱心忘不厌贫。

闻说伯恭还进学,病中真可养心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病间偶成》,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病榻上的孤独与感慨,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首句“悲风急景穷阴日”,以“悲风”、“急景”、“穷阴”三个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紧迫的氛围,暗示了诗人正处于病痛之中,面对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下来,“布帐匡床卧病身”一句,具体描绘了病中的场景,诗人独自躺在病床上,周围只有薄薄的布帐遮挡,与外界隔绝,突显出内心的孤寂与无助。

“岂谓光阴还属我,如何造物亦欺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与命运的无奈与质疑。在病痛中,诗人似乎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被无情地剥夺,而自然(造物)似乎也在捉弄他,让他在最需要健康与活力的时候遭受病痛的折磨。

“往来礼断翻为适,宠辱心忘不厌贫。”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在病痛中,日常的礼节与外在的荣辱似乎都变得无关紧要,诗人的心灵得以从世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更加专注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即使生活贫困也并不感到厌烦。

最后,“闻说伯恭还进学,病中真可养心神。”这一句通过提及他人(伯恭)仍在勤奋学习,反衬出自己在病中的心境,虽然身体病弱,但心灵却得到了滋养与成长。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病痛时的复杂心情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纪梦

有菀者树,其石惟磐。有二道士,对坐俨然。

而我何为,亦参其坐。有一道士,顾而贻我。

非药非石,错落璀瑳。或从取之,我食其一。

觉而甘香,我病如失。仰睇道士,云山邈然。

安得从之,终身周旋。

形式: 四言诗

读白集

朝事不预闻,人事不复理。

家事不复关,身事不复治。

翛然卧榻上,乃至无一事。

长日谁与言,太原白居易。

形式: 古风

怀山

我年四十四,须发已见白。

况复秋冬来,尪然抱羸疾。

强颜班行中,公私有何益。

既不能随时,又不任陈力。

独无百亩田,独无五亩宅。

一朝辞禄养,何以谋代食。

欲留谅不能,欲去且未得。

公私两乖违,转展复反侧。

行藏去住间,贤者逝不惑。

若非太阿锋,割断利名索。

一朝复一朝,到老终役役。

古人邈已远,近事堪法式。

不见毛贞甫,四十挂朝帻。

形式: 古风

病起

青青园中树,郁郁墙根草。

灼灼篱间花,霜前并妍好。

我行忽抱病,两月迹如扫。

今日下庭除,树衰草亦稿。

篱菊云耐寒,亦复不自保。

嗟嗟物皆然,人生得无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