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入澧江寄巴丘故人

四月桑半枝,吴蚕初弄丝。

江行好风日,燕舞轻波时。

去事旋成梦,来欢难预期。

唯凭东流水,日夜寄相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四月桑叶半青翠,吴地的蚕儿开始抽丝。
江上的旅程风和日丽,燕子在轻柔的波浪上翩翩起舞。
过去的往事转瞬成梦,未来的欢乐难以预料。
只有那东流的水,日夜流淌寄托我的思念。

注释

四月:春季的第四个月。
桑:桑树,叶子可养蚕。
半枝:树叶长出一半。
吴蚕:江南地区的蚕。
初弄丝:刚开始吐丝结茧。
江行:在江上航行。
好风日:天气晴朗。
燕舞:燕子飞翔。
轻波时:微波荡漾的时候。
去事:过去的经历。
旋:很快。
成梦:变成梦境。
来欢:未来的欢乐。
预期:预料。
唯凭:只依靠。
东流水:向东流的江水。
日夜:白天黑夜。
相思:深深的思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江景图。"四月桑半枝,吴蚕初弄丝",开篇两句便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时节的特征:四月间桑树发芽,蚕开始吐丝,这是农事即将兴起的信号,也隐含着诗人对春天生机的赞美和期待。

接着,“江行好风日,燕舞轻波时”进一步展现了春日的宜人之景。这里的“江行好风日”指的是春风温煦、阳光明媚的好时节,而“燕舞轻波时”则是形容燕子在微波荡漾的水面上自由飞翔,显得生趣盎然。

然而诗人的心境并不完全是喜悦的,“去事旋成梦,来欢难预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诗人似乎在感慨往昔之事,如同梦幻般不真实,而未来的事物又难以预料,让人感到一丝不安。

最后两句“唯凭东流水,日夜寄相思”,则显露出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这里的“唯凭”意味着依托,“东流水”即江河之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隔绝。而“日夜寄相思”则表明诗人将自己的思念随着水流送往远方,希望能够传达给所思之人。

整首诗通过对春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怀: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不安,以及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

收录诗词(256)

李群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读书处”。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 字:文山
  • 籍贯:唐代澧州
  • 生卒年:808~862

相关古诗词

洞庭风雨二首(其一)

面南一片黑,俄起北风颠。

浪泼巴陵树,雷烧鹿角田。

鱼龙方簸荡,云雨正喧阗。

想赭君山日,秦皇怒赫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洞庭风雨二首(其二)

巨浸吞湘澧,西风忽怒号。

水将天共黑,云与浪争高。

羽化思乘鲤,山漂欲抃鳌。

阳乌犹曝翅,真恐湿蟠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送人隐居

棋局茅亭幽涧滨,竹寒江静远无人。

村梅尚敛风前笑,沙草初偷雪后春。

鹏鴳喻中消日月,沧浪歌里放心神。

平生自有烟霞志,久欲抛身狎隐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于少监自广州还紫逻

鸣皋山水似麻源,谢监东还忆故园。

海峤烟霞轻逸翰,洛川花木待回轩。

宦情薄去诗千首,世事闲来酒一尊。

明日中书见颜范,始应通籍入金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