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踏莎行》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高旭所作,词中以笛声和愁绪为引,描绘了一幅江南烟雨的画面。"笛里笺愁,愁边觅路",笛声中蕴含着深深的忧虑,仿佛在寻找出路,而那迷茫的香雾则增添了迷茫与哀愁的氛围。
"不堪笔下绘沧桑,哀成庾信江南赋",诗人感叹自己无法用笔墨充分表达世事变迁的悲凉,如同南朝庾信的哀婉之辞,流露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舞蝶癫狂,啼鹃凄苦",通过蝴蝶的狂舞和杜鹃的悲啼,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气氛,暗示了春天的凋零和生命的无常。
"落红却被东风误",落花被东风吹散,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易逝,而"几曾招得古时魂"则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怀念,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无奈。
最后两句"秣陵春死斜阳暮",以秣陵(南京)的春日黄昏作为背景,寓言式的表达了生命的消逝和历史的终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词人对人生无常和历史变迁的深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