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祀陵园毕夜归昌平小憩简悔轩少宗伯

寝园春祀礼初成,乘月归来信马行。

乱石寒流才数里,荒城残漏已三更。

片时僧舍还乡梦,满路山禽唤客声。

风景有谁能品藻,谪仙诗句玉壶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陪祀陵园后夜晚归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

首联“寝园春祀礼初成,乘月归来信马行”,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春季的陵园祭祀仪式刚刚结束,诗人趁着月色,信步而归。这里通过“春祀”、“寝园”、“月色”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而又不失宁静的氛围,展现出诗人对传统礼仪的尊重与敬畏之情。

颔联“乱石寒流才数里,荒城残漏已三更”,进一步描绘了归途中的景象。乱石与寒流,荒城与残漏,这些冷清而略带凄凉的景物,不仅映衬出夜色的深沉,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数里之遥的距离,三更时分的时刻,都让这幅画面显得更加孤寂与深邃。

颈联“片时僧舍还乡梦,满路山禽唤客声”,转而描写诗人内心的感受。在短暂的僧舍停留中,仿佛做了一个回到家乡的梦,而归途中,山间的鸟鸣声此起彼伏,仿佛在呼唤着旅人。这一联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以及自然界的生动声音,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旅途的感慨。

尾联“风景有谁能品藻,谪仙诗句玉壶清”,以问句的形式收束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对高洁品格的向往。这里的“谪仙诗句”可能暗指李白的诗句,寓意着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纯净高雅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对归途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97)

蒋冕(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熊峰先生韵题宁庵先生予庄

垄上呼童剪草莱,行行无数好山来。

夕阳牛背频闻笛,春水鸥边忽见梅。

蔬圃不缘农事废,柴门长为野人开。

淡中滋味真难数,咬得菘心与芥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宫保戒轩靳公诗韵寄寿少博守溪王公

襟度渊然隘九州,济川功就等虚舟。

名从晋国三槐著,身共睢阳五老游。

绿野林峦千古意,平泉松竹四时秋。

不知图像凌烟者,出处输公几百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枕上

梦里鸡声到枕边,披衣起坐兴茫然。

流年未老长多病,处世无能秪自怜。

旅况几宵燕市酒,归心千里楚江船。

黄扉三载成何事,孤负日高花影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湘怀

欲向江头买钓蓑,短篷轻楫溯烟波。

末赓楚泽骚人赋,且听沧浪孺子歌。

杜若雨晴秋色老,芙蓉霜冷月明多。

湘灵倘肯怜乡曲,应傍西风鼓瑟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