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别

晓鼓声已半,离筵坐难久。

请君断肠歌,送我和泪酒。

月落欲明前,马嘶初别后。

浩浩暗尘中,何由见回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翻译

清晨的鼓声已敲过一半,离别的宴席上我难以久坐。
请你唱一曲断肠的歌,为我送行,我含泪饮酒。
月亮即将升起,马儿开始嘶鸣,那是我们初次告别的时刻。
在这茫茫人海中,如何才能再次相见呢?

注释

晓鼓:早晨的鼓声,古代用来报时。
离筵:离别的宴席。
断肠歌:令人肝肠寸断的歌曲,形容悲伤的歌。
和泪酒:含着眼泪的酒,形容悲伤的饮酒情景。
月落欲明前:月亮即将由落转升,指黎明前的一段时间。
马嘶初别后:马儿嘶叫,象征着离别刚刚发生。
浩浩暗尘中:形容人世间纷繁复杂,犹如黑暗中的尘埃。
回首:回头,引申为回心转意或再次相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的伤感情景。诗人在凌晨时分,听到鼓声渐渐响起,感到离别之苦难以久坐。于是他请朋友唱一曲断肠之歌,与自己共同送别,泪水与酒水交织。

"月落欲明前"三字,表达了时间的紧迫和离别的仓促。在这短暂的时光里,马儿嘶鸣,显露出初次分别的不舍。诗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伤,在茫茫尘世之中,他迷失了方向,不知如何是好。

"浩浩暗尘中,何由见回首"一句,更深化了诗人的悲凉心境。他在广阔而又模糊不清的尘世间寻觅着回头的路,却又似乎永远无法找到。这里的“何由”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困惑,彷彿是在问自己,又彷彿是在问苍天。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但情感深沉,通过对夜晚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人之间难舍难分的情谊,以及面对分别时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栽杉

劲叶森利剑,孤茎挺端标。

才高四五尺,势若干青霄。

移栽东窗前,爱尔寒不凋。

病夫卧相对,日夕闲萧萧。

昨为山中树,今为檐下条。

虽然遇赏玩,无乃近尘嚣。

犹胜涧谷底,埋没随众樵。

不见郁郁松,委质山上苗。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栽松二首(其一)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

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

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

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

形式: 古风

栽松二首(其二)

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

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桐花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

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

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

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

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