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徐州洪至丰沛作

落月苍凉野色迷,过洪忽听五更鸡。

河流东海奔腾去,天近中原渐觉低。

败垒有基栖碧草,古台无石堕青泥。

汉家住处人能识,只在丰南沛水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落月的寒光让野外景色显得凄清,走过河边突然听到五更的鸡鸣。
江河如同东流入海般奔腾不息,随着接近中原,天空仿佛也逐渐降低。
残破的营垒仍有根基,长满了碧绿的草,古老的高台没有石头,只剩下青苔。
汉家故地的人们还能辨认,它就在丰县的南边和沛县的西头。

注释

落月:形容月亮落下时的冷清景象。
苍凉:凄凉、冷清。
野色:野外的景色。
迷:使人迷茫或难以分辨。
过洪:经过河流。
五更鸡:清晨五更时分的鸡鸣声。
河流:江河。
东海:中国的东部海域。
中原:古代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渐觉低:感觉天空似乎更低了。
败垒:废弃的营垒。
有基:还有根基。
栖碧草:长满碧绿的草。
古台:古老的高台。
无石:没有石头留存。
堕青泥:陷入青苔之中。
汉家:汉朝人的家园。
丰南沛水西:丰县的南边和沛县的西头,均为古代地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行经徐州时的情景。"落月苍凉野色迷",开篇以月落夜深,野外景色苍茫为背景,渲染出一种孤寂而神秘的氛围。"过洪忽听五更鸡",诗人经过河流时,听到远处传来的五更鸡鸣,暗示时间已接近黎明。

"河流东海奔腾去,天近中原渐觉低",这两句写河流仿佛直奔东海,象征着壮阔的自然力量和时间的流逝,同时通过"天近中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地理的联想,感受到中原大地的厚重与辽阔。

"败垒有基栖碧草,古台无石堕青泥",诗人观察到战争遗迹,虽然残破,但仍有根基留存,显示出历史的痕迹;而古老的台基则只剩下泥土,暗示着岁月的侵蚀和变迁。

最后两句"汉家住处人能识,只在丰南沛水西",点明了诗人行经之地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及其故里的感慨,也寄托了对往昔英雄的敬仰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象和历史遗迹为载体,寓言深远,情感深沉,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历史与现实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712)

王冕(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白马湖

十八里河船不行,江头日日问潮生。

未同待诏沈金马,却异看花在锦城。

万里春风归思好,四更寒雨客灯明。

故人湖海襟怀古,能话旧时鸥鹭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过?陵

泥马南飞王气消,大梁昌运委蓬蒿。

两宫旒冕沈沙漠,三国旌旗接羽毛。

卫下将军尚颇牧,关中丞相失萧曹。

东南多有青松树,争奈春风种不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别友

吴松江上听春雨,共说乡关动寂寥。

满地落花增感慨,故家乔木已萧条。

十年旧事浑疑梦,一别离情转觉饶。

后夜钱塘望明月,鬓华无奈雪飘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别金陵

六朝旧迹俱寻遍,千古英雄一笑休。

黄叶乱随秋雨落,长江空带楚天流。

樽前有客翻新调,白下无人说故侯。

明日西风天色好,吹箫骑鹤上扬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