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城观柰子花遇大风至韦公寺而还同游为顾升伯李酉卿家伯修

终日惜奈花,一身苦牵羁。

半月始得行,垂老玩姜姬。

飞鞭出重城,修途会封姨。

扑面吹砂砾,熟马昏路岐。

白日恣狂霾,弥空塞琉璃。

举头触横柳,乌纱罥高枝。

一步一摧折,歇马憩仁祠。

山僧出慰劳,白水泛枪旗。

诸馀小比丘,目腓心刺讥。

未闻看花人,罩眠对春姿。

马疲人亦困,酌酒却宽脾。

不独负花约,兼亦怖天威。

自我入京来,无日不沙飞。

四月双重绵,立夏无春时。

司尹省惟日,愚贱安敢知。

长歌击流水,惊起双鸬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出城观赏柰子花时遭遇大风,最终在韦公寺休息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首句“终日惜奈花,一身苦牵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内心的束缚感。接着,“半月始得行,垂老玩姜姬”则暗示了诗人长时间的等待与年老体衰的状态。通过“飞鞭出重城,修途会封姨”描绘了诗人急切出行的场景,以及途中遇到的大风天气。

“扑面吹砂砾,熟马昏路岐”形象地展现了大风中的恶劣环境,马匹受困于迷雾之中。紧接着,“白日恣狂霾,弥空塞琉璃”进一步渲染了风沙弥漫的景象,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厚厚的沙尘所覆盖。

“举头触横柳,乌纱罥高枝”描述了风中树枝摇摆,乌纱帽被树枝挂住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威力。随后,“一步一摧折,歇马憩仁祠”则反映了诗人面对艰难环境时的疲惫与无奈,只能暂时在寺庙中寻求庇护。

“山僧出慰劳,白水泛枪旗”描绘了山中僧侣的友好接待,以及清澈溪流中的倒影,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然而,“诸馀小比丘,目腓心刺讥”则揭示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与反思,似乎对某些人的行为感到不满或讽刺。

“未闻看花人,罩眠对春姿”表达了诗人对未能真正欣赏花朵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不易。接下来,“马疲人亦困,酌酒却宽脾”描述了诗人与同伴在困境中的相互扶持与安慰,通过饮酒来缓解疲劳与忧虑。

“不独负花约,兼亦怖天威”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人生承诺的坚守。最后,“自我入京来,无日不沙飞”强调了诗人自进入京城以来,一直生活在风沙之中,生活条件艰苦。通过“司尹省惟日,愚贱安敢知”表达了对官府管理的无奈与无知。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的交织,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与反思,诗人展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求。

收录诗词(1666)

袁宏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字:中郎
  • 号:石公
  •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 生卒年:1568~1610

相关古诗词

古树

树老亦如人,骨劲皮皱裂。

百卉争繁华,一枝冷坳铁。

强阳发空心,红芽吐枯节。

有若老翁醉,赪颐照头雪。

姿态虽寡妍,根株免摧折。

百遍阅春风,冰凌傲石碣。

不似夭桃花,容易与春别。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送刘都谏左迁辽东苑马寺簿

三年忧国计,髸发飘霜霰。

世事阅飞波,场偶观时变。

辽阳虽左谪,前箸可借便。

昔时风闻者,眼可得而见。

倭奴逼朝鲜,虚费百亿万。

竭尽中国膏,不闻蹶只箭。

东虏近乘胜,虚声震京甸。

我兵折大将,腹背两受战。

辟如相扑人,举手先救面。

弃远固不可,失近岂为善。

公宿负奇策,下马可措办。

志士立功名,不在麒麟殿。

卑官如冶场,英椎听锻鍊。

奇谋若可展,簿尉何足厌。

胸臆不得行,三公犹为贱。

形式: 古风

夏初黄无净邀同项玄池诸公及家伯修泛舟三忠祠

京师百戏都,所少唯舟筏。

御水落漕渠,淙淙流一发。

凡目未经先,虽少亦奇绝。

何况集棠舟,游遨似吴越。

茭蒲得水长,凫鸳避沙热。

朱碧好亭子,稀疏出抹樾。

双航无定质,随波作周拆。

遇树即停帆,因风或回楫。

闸水高十仞,百斛量珠屑。

骏马下危坡,疾雷震空碣。

西门亦有水,宽丈深寸尺。

计较今昔游,居然分胜劣。

长跪谢主人,举酒旌劳伐。朝日照来骑,?途见微月。

形式: 古风

贞寿诗为冯太史母

宝髻暗尘灰,只凤啼晓额。

举眼望愁空,苍苍不如石。

箧装能几何,典发买书籍。

孤灯瘦形影,寒帏风雨夕。

廿年立孤成,名字照丹册。

宫锦到地红,霜心与头白。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