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翟公巽赴中书舍人

韩筋柳骨世不闻,翟公笔力回千钧。

十年声名满四海,淮阳邂逅双朱轮。

老翁空疏亦何有,察公于我意甚真。

高谈亹亹云汉上,一扫阘茸如灰尘。

夜光明月不计数,坐使衰弊生精神。

恨无金玉相报答,还家三叹嗟我贫。

青灯论文夜未分,晓闻门外送使君。

问君舍此去安往,紫皇诏归侍玉宸。

锋铓发硎断犀象,好为明主裁丝纶。

论思献纳乃其职,况公之意常在民。

追还三代旧风采,主以事实致此文。

圣君贤相有美意,笔端与物为阳春。

形式: 古风

翻译

韩筋柳骨的书法无人知晓,翟公的笔力能扭转乾坤。
十年名声响彻四海,我在淮阳巧遇双轮朱车显贵。
老翁才疏学浅又能怎样,察公对我却情深意切。
高谈阔论直冲云霄,一扫庸俗如同扫除尘埃。
明亮的夜晚照亮无数明月,使我衰弱的精神焕发。
遗憾无金银相赠答谢,回家感叹贫穷使我无能为力。
深夜挑灯论文直到天明,清晨听到门外送别使者的车声。
请问您离开这里要去何处,是否奉紫皇之命回归侍奉天子?
您的才华锋芒毕露,定能为主上裁决重要事务。
议论献策是您的职责,更何况您的心意永远在百姓身上。
恢复三代的风范,以事实为基础写下这篇佳文。
圣君贤相怀有美好心愿,您的笔下流淌出人间春意。

注释

韩筋柳骨:形容书法刚劲柔美。
翟公:古代官员。
声名:名声。
淮阳:地名。
朱轮:古代高官所乘的车。
老翁:老人。
察公:指某位官员。
亹亹:连续不断。
阘茸:庸俗之人。
金玉:比喻珍贵物品。
嗟我贫:感叹自己贫穷。
论文:讨论文章。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紫皇:古代传说中的天帝。
玉宸:天子的宫殿。
锋铓:刀剑的尖锐部分。
丝纶:帝王的诏令。
论思献纳:进言献策。
在民:关注民生。
三代:夏商周三代。
事实:实际的事物。
圣君贤相:圣明的君主和贤良的宰相。
阳春:温暖的春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送翟公巽赴中书舍人》。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翟公笔力和声名的赞赏,以及对翟公高谈阔大的才华和精神状态的认同。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老年时期空疏无为的感慨,与翟公深厚的情谊。

"韩筋柳骨世不闻,翟公笔力回千钧" 这两句赞美翟公的书法才能,如同古代名家韩愈、柳公权一般出众,笔力雄劲,能回转千钧之重。"十年声名满四海,淮阳邂逅双朱轮" 表示翟公十年的努力已使其声名远播至四海,诗人以淮阳相会的故事形容他们的意气风发。

"老翁空疏亦何有,察公于我意甚真" 诗人自称老翁,对自己的才华感到空疏无为,但对翟公持有的深切情谊。"高谈亹亹云汉上,一扫阘茸如灰尘" 描述翟公的高谈宏大,如同云中之龙,能一扫平庸之物,使其如同灰尘一般被抛弃。

"夜光明月不计数,坐使衰弊生精神" 诗人在夜晚的明亮月光下,对翟公的才华感到自己虽然衰老,但仍能生发出新的精神。"恨无金玉相报答,还家三叹嗟我贫" 诗人对无法以物质来回报翟公的情谊感到遗憾,只能在归家路上不断叹息自己的贫穷。

"青灯论文夜未分,晓闻门外送使君" 描述诗人深夜还在青灯下论文,不觉夜色已深,直到天亮听到门外有人来送行李。"问君舍此去安往,紫皇诏归侍玉宸" 诗人问翟公离开这里将去何处,回答是接到了皇帝的诏令,命其回朝廷侍奉。

"锋铓发硎断犀象,好为明主裁丝纶" 这两句表达翟公在书法上的造诣非凡,如同锋利之物能断犀牛角一般,对于明君,也愿意以自己的才华来辅佐。"论思献纳乃其职,况公之意常在民" 诗人认为翟公的职责是思考和提出建议,其心系于民。

"追还三代旧风采,主以事实致此文" 诗人希望能恢复古代的美好风采,而这篇文章正是基于真实的事件所写。"圣君贤相有美意,笔端与物为阳春"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圣明君主和贤能相辅之间美好的期待,他们的笔端如同初春一般温暖而生机。

这首诗通过送别的情境,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才华和精神状态的高度评价。同时,它也反映出诗人个人的生活感慨和文学追求。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闻子瞻岭外归赠邠老

今晨风日何佳哉,南极老人度岭来。

此翁身如白玉树,已过千百大火聚。

望天留之付真主,世间毒烈计已误。

柯山潘子应鼓舞,与子异时从杖屦。

形式: 古风

闻红鹤有感

东风吹晓麦青青,柯山树头红鹤呜。

窗间梦断客叹息,忆我去年临汝城。

平池朱阁花如雪,岘山少室两奇绝。

岂知崎岖黄土岗,茅屋芦篱风雨折。

殷勤寄语望嵩楼,此身强健会重游。

陈迹再寻难料得,正如三到旧黄州。

形式: 古风

闻苏先生除校书郎喜而为诗并招王子中

绩溪仙翁若秋鹤,有喙不向腥膻啄。

几年戢翼大江南,下看纷纷飞燕雀。

亲携杖拂呵禅祖,自伐松根出灵药。

世人真自为公忙,公宁有意人间乐。

嗣皇继明登俊彦,诏遣雠书天禄阁。

江山气象满收贮,倾倒归来开万橐。

咸韶无声嗟已久,野鼓羌弦自宫角。

当令鸾凤见文章,却遣丘陵仰山岳。

王郎萧萧好文笔,一世清名推卫乐。

岭头梅发始辞家,坐见长安秋叶落。

滞留穷县许过我,季心不负千金诺。

何为岁晚尚迟留,庭下寒篁还解箨。

我老栖栖亦何事,一官未足充藜藿。

读书把笔工无益,执板折腰心已怍。

顽疏一味难鞭警,妙道多生欲穿凿。

惟君所事与我同,他日相从郑君学。

形式: 古风

闻蛩有感

遥夜飞萤动秋思,独卧空山惊晚岁。

可堪六月已闻蛩,日暮咿咿响庭际。

关河多风气萧索,碧树先秋早摇落。

鸣机夜织常怨寒,白纻吴衫苦轻薄。

年年促织谁最悲,堂上美人愁翠眉。

清砧捣练对残月,玉箸啼红裁远衣。

唐风诗人劝其主,行迈苦迟嗟岁暮。

山城听汝已三年,三年白发多于故。

飘飘秋梦到江湖,我欲东归鲙碧鲈。

安能为尔将双泪,岁岁风前沾客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