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其昌为寿史玉池奉常所作的四首诗中的第二首。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联“同依交戟眷余怀,晚结烟波社亦佳”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如同交戟般紧密,即使在晚年,结成烟波之社也显得格外美好。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友情比作坚固的交戟,以及在宁静的湖面上结社,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晚年生活的期待。
颔联“霄汉声光高赤舄,湖山踪迹付青鞋”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成就的赞美。霄汉声光象征着友人在事业上的辉煌成就,赤舄是古代官员的鞋子,这里用来形容友人的地位和身份。而“湖山踪迹付青鞋”则是诗人想象友人在山水间自由行走的情景,青鞋象征着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状态的羡慕和祝福。
颈联“采芝且自烹金鼎,前席行当对玉阶”则是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采芝烹金鼎,象征着追求高洁的生活态度;前席对玉阶,则暗示着友人有望获得更高的职位和荣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成功的期待和祝福。
尾联“柏叶椒花持介寿,将无恼乱太常斋”以柏叶椒花作为祝寿的象征,表达了对友人生日的庆祝和长寿的祝愿。同时,将友人的生日宴会与太常斋(古代祭祀或庆典时的斋戒场所)联系起来,既体现了对友人地位的尊重,也寓意着友人生活的和谐与安宁,没有烦恼和纷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祝愿,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生活以及未来的深刻思考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