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十六国吟

溥天之下号寰区,大禹曾经治水馀。

衣到敝时多虮虱,瓜当烂后足虫蛆。

龙章本不资狂寇,象魏何尝荐乱胡。

尼父有言堪味处,当时欠一管夷吾。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普天之下称为寰球,大禹曾治理过洪水的遗迹。
衣物破旧时满是虮虱,瓜果腐烂后爬满了虫蛆。
龙的图腾本不会庇护狂妄的贼寇,朝廷的柱石怎会推荐作乱的胡人。
孔子有言可品味之处,只是当时缺少像管仲那样的贤相。

注释

溥天之下:整个天空之下,指天下。
寰区:全世界,古代对世界的称呼。
大禹: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
治水馀:治水后的遗迹。
衣到敝时:衣物破旧的时候。
虮虱:寄生在衣物上的小虫。
瓜当烂后:瓜果腐烂之后。
足虫蛆:爬满虫子。
龙章:象征皇权或国家的龙形图案。
狂寇:狂妄的贼寇。
象魏:古代宫殿前的两根大柱,象征朝廷。
荐乱胡:推荐作乱的胡人。
尼父:对孔子的尊称,尼是孔子弟子对他的尊称。
管夷吾: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以善于辅佐君主著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观十六国吟》,通过对大禹治水的历史背景引入,以衣物破旧、食物腐败的景象象征十六国时期社会的动荡与混乱。诗人借大禹的典故,暗示乱世需要英雄人物如大禹那样的领导者来治理。接着,他批评了那些无德无能的统治者,指出他们无法像龙章和象魏那样象征公正,也没有像孔子推荐人才那样选拔贤良。最后,诗人遗憾地提到如果当时有像管仲这样的贤臣在位,或许能更好地治理国家。整首诗寓言性强,批判了乱世之下的政治腐败,表达了对贤明政治的向往。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观三王吟

一片中原万里馀,殆非孱德所宜居。

夏商正朔犹能布,汤武干戈未便驱。

泽火有名方受革,水天无应不成需。

详知仁义为心者,肯作人间浅丈夫。

形式: 七言律诗

观三皇吟

许大乾坤自我宣,乾坤之外复何言。

初分大道非常道,才有先天未后天。

作法极微难看迹,收功最久不知年。

若教世上论勋业,料得更无人在前。

形式: 七言律诗

观五伯吟

刻意尊名名愈亏,人人奔命不胜疲。

生灵剑戟林中活,公道货财心里归。

虽则饩羊能爱礼,奈何鸣凤未来仪。

东周五百馀年内,叹息唯闻一仲尼。

形式: 七言律诗

观五帝吟

进退肯将天下让,著何言语状雍容。

衣裳垂处威仪盛,玉帛脩时意思恭。

物物尽能循至理,人人自愿立殊功。

当时何故得如此,只被声明类日中。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