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闲上人

座上辞安国,禅房恋沃州。

道心黄叶老,诗思碧云秋。

卷轴朝廷饯,书函内库收。

陶欣入社叟,生怯论经俦。

日色屏初揭,风声笔未休。

长波溢海岸,大点出嵩丘。

不绝羲之法,难穷智永流。

殷勤一笺在,留著看银钩。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席间告别安国,禅房中眷恋沃州。
修行之心如黄叶老去,诗兴如秋天碧云般悠远。
朝廷卷轴中赠别,珍藏于内府之中。
陶渊明般的喜悦融入老翁,生活却畏惧与经学同僚的讨论。
日光初照,笔墨未停歇。
江水漫过海岸,大字跃然嵩山之上。
羲之的书法风格不断,智永的才情难以穷尽。
深情的一封信留存,只为欣赏那银钩般的字迹。

注释

座上:宴席上。
安国:地名。
禅房:僧人居住的房间。
沃州:地名。
道心:佛教修行之心。
黄叶:比喻岁月流逝。
老:形容词,老去。
诗思:诗人的思绪。
卷轴:书画卷轴。
朝廷:国家政府。
内库:皇宫内的仓库。
陶欣:陶渊明的喜悦。
社叟:社区的老者。
怯:害怕。
论经俦:谈论经学的人群。
日色:阳光。
屏初揭:日出时分的景象。
风声:风吹的声音。
未休:不停息。
长波:广阔的江面。
大点:大字。
嵩丘:嵩山。
羲之:王羲之。
法:风格。
智永:智永法师。
流:流传。
殷勤:深厚的感情。
一笺:一封信。
银钩:书法中的笔画之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知识的渴望。首句“座上辞安国,禅房恋沃州”表达了诗人在告别朋友时,对于禅房中那份宁静与沃土之美的向往。接下来的“道心黄叶老,诗思碧云秋”则写出了诗人内心对于道法的追求和对诗歌创作的深沉思考,这里的“黄叶”和“碧云”都给人以静谧、淡远之感。

中间几句“卷轴朝廷饯,书函内库收。陶欣入社叟,生怯论经俦”展示了诗人的学问渊博,他珍视那些来自朝廷的文化瑰宝,将其珍藏于内库,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古代圣贤之道的探讨和思考。

“日色屏初揭,风声笔未休。长波溢海岸,大点出嵩丘”则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界中寻找灵感的场景,那不停歇的笔墨似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的创作热情和对山水之美的无限向往。

“不绝羲之法,难穷智永流”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对智慧的追求,这里的“羲之法”指的是上古圣贤的教诲,而“智永流”则是希望这种智慧能像水流一样永远不绝。

最后,“殷勤一笺在,留著看银钩”显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虽身处异地,但心中仍挂念着那份深厚的情谊,而“留著看银钩”则是希望这份情谊能够像精美的银钩一样永远保存。

收录诗词(501)

张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 字:承吉
  • 籍贯: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
  • 生卒年:hù)(约785年—849年?

相关古诗词

题灵隐寺师一上人十韵

八十空门子,深山土木骸。

片衣闲自衲,单食老长斋。

道性终能遣,人情少不乖。

樔枸居上院,薜荔俯层阶。

洗钵前临水,窥门外有柴。

朗吟挥竹拂,高楫曳芒鞋。

迸笋斜穿坞,飞泉下喷崖。

种花忻土润,拨石虑沙埋。

旧往师招隐,初临我咏怀。

何当缘兴玩,更为表新牌。

形式: 排律 押[佳]韵

题杭州天竺寺

西南山最胜,一界是诸天。

上路穿岩竹,分流入寺泉。

蹑云丹井畔,望月石桥边。

洞壑江声远,楼台海气连。

塔明春岭雪,钟散暮松烟。

何处去犹恨,更看峰顶莲。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题杭州灵隐寺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

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

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

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七里濑渔家

七里垂钓叟,还傍钓台居。

莫恨无名姓,严陵不卖鱼。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