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风雨阻留十日对榻夜语因咏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别后觉斯言可念列置十字字为八句寄呈十首(其八)

阿髯学升堂,干母思靡悔。

文成艺桃李,不言行道兑。

阿苏妙言语,机警欲无对。

子姓何预人,兰玉要可佩。

形式: 古风

翻译

阿髯努力学习,母亲对此深感无悔。
他的文章才华如同培育桃李,行动和言论都体现真理。
阿苏言辞巧妙,反应敏捷无人能敌。
你的姓氏为何与他人相关,只有美德如兰玉般才值得尊敬。

注释

阿髯:指某人的名字。
升堂:深入学习,提升境界。
干母:继母。
靡悔:没有后悔。
文成:文章成就。
艺桃李:比喻教育培养人才。
言行道兑:言行一致,符合道义。
阿苏:又一个人物的名字。
机警:聪明灵活。
无对:无人能比,难以应对。
子姓:你的姓氏。
何预:与...有何关系。
兰玉:比喻高洁品质。
要可佩:值得尊敬和佩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庭坚与六舅阿髯在太和任职期间的一段亲密交往。阿髯勤于学习,深得母亲教诲,他的才华如同培育桃李,虽未言传大道,但行动力行。阿苏则以其机智善言,应对自如,令人难以应对。诗人感叹,他们的关系超越寻常,如同兰玉般高洁,值得珍视。

在风雨中相遇,两人共度十日,夜晚对榻交谈,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诗人将这段经历化为诗句,以“谁知风雨夜”开头,表达了对那次风雨中相伴的怀念。他将对话内容提炼为十字,再扩展为八句诗,以此形式寄赠,表达了对六舅的深深思念和友情的珍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特色。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风雨阻留十日对榻夜语因咏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别后觉斯言可念列置十字字为八句寄呈十首(其一)

鹄白不以乌,兰香端为谁。

外家秉明德,晚与世参差。

乖离岁十二,会面卒卒期。

何言灊丘底,玉稻同一炊。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风雨阻留十日对榻夜语因咏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别后觉斯言可念列置十字字为八句寄呈十首(其九)

解衣卧相语,涛波夜掀床。

十年身百忧,险阻心已降。

涉旬风更雨,宿昔烛生光。

衾帱无端冷,明月一船霜。

形式: 古风

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风雨阻留十日对榻夜语因咏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别后觉斯言可念列置十字字为八句寄呈十首(其二)

沧江渺无津,同济共安危。

四海非不广,舅甥自相知。

孔鸾在榛梅,鹪鹩亦一枝。

千里同明月,相期不磷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风雨阻留十日对榻夜语因咏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别后觉斯言可念列置十字字为八句寄呈十首(其三)

少小长母家,拊怜辈诸童。

食贫走八方,略已一老翁。

不能成宅相,颇似舅固穷。

何以报嘉德,取琴作南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