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卢员外

谢傅旌旗控上游,卢郎樽俎借前筹。

舜城风土临清庙,魏国山川在白楼。

云寺当时接高步,水亭今日又同游。

满筵旧府笙歌在,独有羊昙最泪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谢傅的军旗飘扬在上游,卢郎借助酒宴预谋策略。
舜城的风俗土地临近清澈的庙宇,魏国的山川映衬着白楼的美景。
当年的云寺紧邻他的足迹,今日我们又来到水亭同游。
宴席上旧时府中的音乐还在回荡,只有羊昙独自泪流满面。

注释

谢傅:指谢安,东晋名臣。
卢郎:泛指才子,这里可能指某位友人。
樽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代指宴席。
筹:计策,筹划。
舜城:古代地名,可能与舜帝有关。
清庙:祭祀祖先的庙宇,表示庄重之地。
魏国:这里可能指洛阳一带,因洛阳曾为曹魏都城。
白楼:可能是地名,也可能形容楼色洁白。
云寺:建在云间的寺庙,可能暗示地位崇高或景色优美。
高步:显赫的足迹,指谢傅的过往事迹。
水亭:水上凉亭,供游憩之地。
满筵:满座,形容宴席热闹。
羊昙:东晋名士,对谢安忠诚,此处表达怀念之情。
泪流:悲伤流泪,表达哀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宴游的场景,诗人与友人一同前往舜城的清庙和魏国的白楼进行游览。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流畅,充满了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对历史遗迹的怀念。

"谢傅旌旗控上游" 和 "卢郎樽俎借前筹" 这两句通过对古代名将和官员的提及,营造了一种高贵和庄重的气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的身份地位。

"舜城风土临清庙" 和 "魏国山川在白楼" 描述了游览的地点,舜城和魏国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地方,这里的“风土”和“山川”则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美丽。

"云寺当时接高步" 表达了一种登高望远、心旷神怡的情感,而 "水亭今日又同游" 则表明这次游览是诗人与友人共同的经历,增添了一份亲切和愉悦。

最后两句 "满筵旧府笙歌在,独有羊昙最泪流" 中,“满筵”指的是宴席上丰盛的食物,“旧府”则是对过去历史遗迹的称呼。这里的“笙歌”可能指的是宴会上的乐曲,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种怀旧和伤感的情绪。而 "独有羊昙最泪流" 则透露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凉情怀,羊昙是佛教高僧之名,此处可能隐喻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孤独与哀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谊、历史和自然美的深切感怀。

收录诗词(159)

杨巨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后改名巨济。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 字:景山
  • 籍贯: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
  • 生卒年:789

相关古诗词

酬崔驸马惠笺百张兼贻四韵

百张云样乱花开,七字文头艳锦回。

浮碧空从天上得,殷红应自日边来。

捧持价重凌云叶,封裹香深笑海苔。

满箧清光应照眼,欲题凡韵辄裴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酬崔博士

自知顽叟更何能,唯学雕虫谬见称。

长被有情邀唱和,近来无力更祗承。

青松树杪三千鹤,白玉壶中一片冰。

今日为君书壁右,孤城莫怕世人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酬裴舍人见寄

谁道重迁是旧班,自将霄汉比乡关。

二妃楼下宜临水,五老祠西好看山。

再葺吾庐心已足,每来公府路常闲。

诗陪亚相逾三纪,石笥烟霞不共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綵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