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恤六首答蔡生廷兰(其五)

卓哉蒋刺史,判澎已十年。

视民如孙曾,呼之即来前。

心伤澎民苦,双睫涕泪涟。

死者赙以槥,病者医以钱。

廉俸无多入,心馀力苦绵。

尔民共见知,长官亦可怜。

台阳各大吏,闻报心忧煎。

筹款拨拯济,隔海目悬悬。

使者自厦来,两地相周旋。

薯丝十万石,计可尔命全。

乃知社义仓,良法本前贤。

苟无义仓钱,旦夕胡能延。

当日劝输将,吝者犹戋戋。

今既解此意,乐岁共勉旃。

行当白大府,设法谋所先。

仓实议增贮,贡税议暂蠲。

一以抒民力,一以扶民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周凯对蒋刺史在澎湖为官期间,关心民生疾苦,实施救济措施的赞美和感激之作。诗中通过蒋刺史的形象描绘,展现了他视民如子,心系百姓的高尚品德。

“卓哉蒋刺史,判澎已十年”,开篇赞扬蒋刺史在澎湖任职多年,为官清正,卓有成效。“视民如孙曾,呼之即来前”形象地描述了蒋刺史对待百姓如同对待自己的子孙一样,百姓有需要时,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给予帮助。

接着,“心伤澎民苦,双睫涕泪涟”表达了蒋刺史对澎湖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他的眼中充满了泪水,体现了他内心的悲痛与关怀。他不仅亲自为死者提供丧葬费用,为病人支付医疗费用,还慷慨解囊,用自己的微薄俸禄救助百姓,展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廉俸无多入,心馀力苦绵”说明蒋刺史虽然收入不多,但他的心始终挂念着百姓,尽力而为,不辞辛劳。这句诗体现了他勤政爱民的高尚品质。

“尔民共见知,长官亦可怜”表达了百姓对蒋刺史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蒋刺史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和形象。百姓们深知蒋刺史的付出,也理解他的艰难,对他抱有深深的同情。

最后,“台阳各大吏,闻报心忧煎”、“筹款拨拯济,隔海目悬悬”、“使者自厦来,两地相周旋”、“薯丝十万石,计可尔命全”等诗句,描绘了高层官员得知蒋刺史的善举后,纷纷响应,筹集资金,派遣使者,共同救助澎湖百姓的情景。通过这些举措,最终成功挽救了百姓的生命,体现了社会力量的团结与协作。

“乃知社义仓,良法本前贤”、“苟无义仓钱,旦夕胡能延”、“当日劝输将,吝者犹戋戋”、“今既解此意,乐岁共勉旃”、“行当白大府,设法谋所先”、“仓实议增贮,贡税议暂蠲”、“一以抒民力,一以扶民颠”等诗句,则进一步阐述了设立义仓、减免赋税等政策的重要性,以及蒋刺史在推动这些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作用。这些措施不仅缓解了百姓的经济压力,也为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整首诗通过对蒋刺史事迹的叙述,展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和为民服务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清代社会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和解决之道。诗中充满了对蒋刺史的赞美和对社会正义的呼唤,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

收录诗词(94)

周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嘉庆十六年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善诗画,尤工山水。未第时,每阴雨辄入山观烟云出没,以资画趣。有《内自讼斋杂刻》等

  • 字:仲礼
  • 号:云皋
  • 籍贯:浙江富阳

相关古诗词

抚恤六首答蔡生廷兰(其六)

天灾降有由,由民心所致。

休咎徵洪范,贞祥详礼记。

降吉与降凶,其理明且易。

疠疫及干戈,灾眚无二义。

侧闻濒海民,见海舶失事。

拯物不拯人,乘危抢夺肆。

呼号瞑不援,转因以为利。

上干天心和,降罚垂昭示。

中岂无善良,罚遂及孥稚。

从井或救人,嫂溺尚拯臂。

尔民痛改悔,天心亦欣喜。

适或再遇之,慎勿萌故智。

救人在所急,量财酬高谊。

苍苍有明威,可一不可二。

斯言共记取,切莫视儿戏。

既感覆帱恩,思享升平瑞。

形式: 古风

澎湖杂咏二十首和陈别驾廷宪(其一)

澎湖闻说似蓬壶,排列山峦入画图。

帆到未教风引去,神仙只是太清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澎湖杂咏二十首和陈别驾廷宪(其二)

裹头赤足发鬅鬇,手执鱼腥结坠行。

卖得青钱买红芋,家家辟谷学长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澎湖杂咏二十首和陈别驾廷宪(其三)

著来服色更离奇,说耐㛺赃海上宜。

染就胭脂为颜色,非红非紫暮霞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