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其四)意有所触辄成一词,美人芳草不无寄托之辞,商妇琵琶,惟以悲哀为主

误入仙源亦足夸。饱吃胡麻。饱看桃花。

刘郎一去计原差。抛了仙家。负了艳霞。

青鸟沉沉信转赊。天上灵娲。海外仙槎。

莫将幽怨托琵琶。一卷南华。一部楞伽。

形式: 词牌: 一剪梅

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的情感世界,充满了对爱情、生活的深思与感慨。词中“误入仙源亦足夸”一句,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落差。“饱吃胡麻。饱看桃花。”两句通过日常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同时也暗含着对生活琐碎的无奈与接受。

“刘郎一去计原差。抛了仙家。负了艳霞。”这里借用了刘晨、阮肇入桃源的故事,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处境的不满。她似乎在责备自己,因为选择了离开,放弃了原本属于她的仙境,辜负了那绚烂的云霞。

“青鸟沉沉信转赊。天上灵娲。海外仙槎。”青鸟是古代传说中的信使,这里用来象征传递消息的困难,暗示了主人公与外界的隔阂和孤独感。而“灵娲”和“仙槎”则分别指向神话中的女娲补天和海上仙人乘槎游历,进一步强化了她对远方、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向往。

最后,“莫将幽怨托琵琶。一卷南华。一部楞伽。”这三句表达了主人公不愿将自己的哀愁寄托于音乐或宗教,而是选择阅读《南华经》和《楞伽经》这样的哲学著作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南华经》即《庄子》,《楞伽经》则是佛教经典,这两部作品都富含深刻的哲理,能够帮助人们理解生命的意义,找到心灵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主人公复杂的情感状态和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425)

俞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字:荫甫
  • 籍贯:浙江德清
  • 生卒年:1821-1907

相关古诗词

采桑子(其一)

闲中检点闲功课,死是禅心。活是仙心。

一样工夫两样心。闲中领略闲滋味,苦是诗心。

辣是稳心。两样精神一样心。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采桑子(其二)

宵声并向宵来听,清是钟声。和是箫声。

一样宫商两样声。秋声分向秋来听,哀是蛩声。

怨是蝉声。两样心肠一样声。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采桑子(其三)

无边春色随天付,闹是杨花。静是兰花。

一样天工两样花。有情芳讯随年度。嫩是莲花。

老是梅花。两样年华一样花。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采桑子(其四)

兰因絮果更番换,愁是春人。悲是秋人。

一样襟怀两样人。烟蓑雨笠寻常好,瘦是山人。

寒是津人。两样生涯一样人。

形式: 词牌: 采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