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懒拙》是明代诗人谢一夔所作,通过对比“劳巧”与“懒拙”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举世事劳巧,君胡懒以拙”,诗人先指出整个世界都在追求功名利禄的忙碌中,反问为何有人选择以懒惰和拙朴的态度生活。接下来,“懒非耽晏安,拙岂真戆劣”两句解释了懒与拙并非贪图安逸或愚笨,而是对世俗追求的一种超脱。
“所懒曰利名,所拙曰奔谒”点明了懒与拙的具体内涵——懒于追逐名利,拙于应酬交际。接着,“闭户读古书,开窗看明月”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读书赏月画面,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世界的宁静与丰富。
“醉抚琴一张,行歌诗数阕”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通过艺术活动来寄托情感,寻求心灵的慰藉。“万虑总弃捐,机事自断绝”表明诗人已将世间杂念抛诸脑后,心灵得到了彻底的解脱。
最后,“夷犹终日间,满腔春拍塞”形容诗人整天悠然自得,心中充满春天般的生机与活力。“劳巧者何为,心碎力徒竭”与开头形成呼应,强调了追求功名利禄的徒劳无益,而“安能如此闲,空自叹涸辙”则是对那些无法实现内心平静生活的世人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懒拙”生活方式的颂扬,传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深刻思考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