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即事(其四)》。诗中描绘了使者频繁来往,而诗人却感叹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文章与长物并提,似乎在感叹才华与命运的不匹配。道路的尽头,究竟是谁能够到达?寒食时节,孤城之外,诗人置身于大泽之滨,面对着风雨中的杨柳,不禁感怀春天的无情。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使者忙碌与诗人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的落差的无奈与哀叹。大泽滨的环境描写,既渲染了诗人的处境,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广阔与深沉。杨柳的绿色与风雨的侵袭,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脆弱,以及自然界的无常。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命运和自然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