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周象贤明府明卿门人属感明卿放逐因赠明府》。诗中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友人周象贤被放逐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其才德的赞美。
首句“金马风流汉主恩”,以“金马”象征汉代的繁华与文化盛况,暗含对友人过去辉煌成就的赞誉。“汉主恩”则点出友人曾受到君主的赏识与恩宠。次句“一时冠盖尽王孙”,描绘了友人昔日地位显赫、门生众多的场景,进一步强调其非凡的影响力和声望。
然而,转折出现在后两句:“不知泽畔行吟日,那得周郎却在门。”这里运用了典故,将友人比作屈原(泽畔行吟),暗示其遭遇类似于屈原被放逐的悲剧。同时,“周郎”借指三国时期的周瑜,以其英姿飒爽、才华横溢的形象,反衬出友人当前处境的落寞与不公。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友人命运转变的感慨,以及对其才德未被时人充分认识或赏识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对比,巧妙地表达了对友人周象贤的深切同情和对其才华的肯定,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公正与个人命运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