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经敷水

脩蛾颦翠倚柔桑,遥谢春风白面郎。

五夜有情随暮雨,百年无节待秋霜。

重寻绣带朱藤合,更认罗裙碧草长。

何处野花何处水,下峰流出一渠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美女蹙眉依靠在柔软的桑树旁,远远地拒绝了春风中英俊的少年。
长夜有情伴随傍晚的雨,一生无悔地等待着秋日的寒霜。
再次寻找那绣带与红藤相映的情景,重新辨认绿草中罗裙的痕迹。
无论野花在哪里,无论水流向何方,山下流出的溪水中都带着一缕芳香。

注释

脩蛾:修长的眉毛,形容女子美貌。
颦翠:蹙眉,形容愁态,翠指眉色如翠。
柔桑:柔软的桑树,桑树叶子嫩时柔软。
白面郎:指年轻英俊的男子。
五夜:指夜晚,古代以五更计夜。
有情:这里指情感丰富,可能指女子内心的情感。
暮雨:傍晚的雨,常用来烘托哀愁气氛。
百年:一辈子,终身。
无节:没有时节限制,此处或指一直保持某种状态。
秋霜:秋季的寒霜,比喻年老或严峻的环境。
重寻:再次寻找,回忆。
绣带:绣有图案的腰带,常用于形容女子的装饰。
朱藤:红色的藤蔓,这里可能象征爱情或过去的美好记忆。
合:相配,这里指回忆中事物的契合。
罗裙:丝罗制的裙子,古代女子服饰。
碧草:绿色的草,此处可能指自然环境或时间的流逝。
何处:哪里,不论何处。
野花:野外的花朵,象征自然和生命力。
水:水流,象征时间的流逝或情感的流动。
下峰:山下,从高处流下的意思。
一渠:一条水渠,这里指小溪。
香:芳香,此处可能指美好的记忆或情感的芬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雅的春日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生机与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一个悠闲自得、情感丰富的意境。

"脩蛾颦翠倚柔桑" 一句,以脩蛾(一种昆虫)的细腻形象描绘了春日树木的繁盛,"遥谢春风白面郎" 则表达了诗人对春风赐予万物生机的感激之情。

"五夜有情随暮雨,百年无节待秋霜" 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五夜" 可能暗示了诗人连续多日对春天的沉醉,而 "百年" 则是时间长河中的一瞬,表明即使是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也无法抓住时光不再回头。

"重寻绣带朱藤合,更认罗裙碧草长" 这两句则描写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追寻。"绣带" 和 "罗裙" 常常象征着女性的温柔与美丽,而 "朱藤" 和 "碧草" 则是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不舍和怀念。

最后两句 "何处野花何处水,下峰流出一渠香" 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淡定。诗人似乎在追问着野花的所在以及流水的声音,而 "下峰流出一渠香" 则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仿佛诗人找到了心灵的净土。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时间感慨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陪王尚书泛舟莲池

莲塘移画舸,泛泛日华清。

水暖鱼频跃,烟秋雁早鸣。

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

客散山公醉,风高月满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陪郑史君泛舟晚归

南郭望归处,郡楼高卷帘。

平桥低皂盖,曲岸转彤襜。

江晚笙歌促,山晴鼓角严。

羊公莫先醉,清晓月纤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后池兼北楼宴二首(其一)

陪汎芳池醉北楼,水花繁艳照膺舟。

亭台阴合树初昼,弦管韵高山欲秋。

皆贺虢岩终选傅,自伤燕谷未逢邹。

昔时恩遇今能否,一尉沧洲已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后池兼北楼宴二首(其二)

江上西来共鸟飞,剪荷浮汎似轻肥。

王珣作簿公曾喜,刘表为邦客尽依。

云外轩窗通早景,风前箫鼓送残晖。

宛陵行乐金陵住,遥对家山未忆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