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毅夫总领淮西

莫沽金陵酒,莫折金城柳。

但观二十四桥月,夜夜凄凉照淮口。

孤墉不下兵转饥,河水浅狭红贼窥。

就今秋高不饮马,安得会有休兵时。

赤云烧空秋岸阔,雨少潮低运沟涸。

莫从局外鉴全胜,紧向棋心寻活著。

昨夜归来闻好语,大儿踏歌小儿舞。

喜言边敌归故巢,且省沿边转般苦。

边民之苦自古然,其媪荷锄翁戍边。

老翁无力助王国,但愿主圣群公贤。

上卿奉使亦奇事,肯为边氓劳抚字。

酒酣拂剑歌皇华,柂楼红湿汀蓼花。

形式: 古风

翻译

不要买金陵的酒,也不要折金城的柳。
只看那二十四桥的月色,每晚凄清地照在淮河口。
孤立的城墙下,军队因饥饿而转移,河水浅而窄,敌军窥视着机会。
即便秋高气爽,不能让马饮水,何时才能有停战之时。
秋天天空如火烧,江岸开阔,雨水稀少,潮水低落,运河干涸。
不要从局外人角度看全局,要深入棋局寻找生机。
昨晚归来听到好消息,大儿子唱歌,小儿子跳舞。
欢喜地说敌人已退回老巢,边境的苦难暂且减轻。
边民的苦楚自古以来如此,老妇扛锄头,老翁守边疆。
老翁力弱无法助国,只希望君主圣明,官员贤良。
上卿出使也是罕见之事,他们肯为边民的安宁操劳。
酒喝到畅快时,拔剑高歌赞美朝廷,船舱边的红莲被雨水打湿。

注释

金陵:古都南京的别称。
金城:指坚固的城池,此处可能指南京。
二十四桥:扬州的名胜,这里泛指江南美景。
淮口:淮河的入海口。
孤墉:孤立的城墙。
红贼:对敌人的蔑称,红色可能指叛军。
休兵:停止战争。
皇华:指皇帝的使节或朝廷的使命。
柂楼:古代船上的驾驶舱。
汀蓼花:水边的红蓼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泳的作品,名为《送毅夫总领淮西》。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对金陵酒和金城柳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而“但观二十四桥月,夜夜凄凉照淮口”则展现了作者对长安(今陕西西安)这座古都的无限留恋之情和对远去友人的深深祝愿。

诗中也充满了对边疆战事的忧虑,以及对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的同情。如“孤墉不下兵转饥,河水浅狭红贼窥”等句,通过对军队和敌人形势的描述,表达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边疆百姓的艰辛生活。

而在诗的后半部分,“昨夜归来闻好语,大儿踏歌小儿舞。”这几句则表现了家庭的温馨与欢乐,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更加凸显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人民对于和平的渴望。

最后,“老翁无力助王国,但愿主圣群公贤。”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无力感以及对君主和朝廷的期许,希望能够有英明的领导来结束战乱,给民众带来安宁。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一种送别,而且也是对战争与和平的一种深刻反思,同时也蕴含了诗人个人的悲哀情感。

收录诗词(318)

吴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进士。累迁著作郎,兼直舍人院。应诏上书,颇切时要。累迁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疏言谨政体、正道揆、厉臣节、综军务四事。后进宝章阁学士,知温州,以言罢。泳著有鹤林集四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 字:叔永
  • 籍贯:潼川
  • 生卒年:约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挽李寺丞

世人谈利析锱铢,汲义如君此道孤。

无地起楼怜寇老,有园和契遗尧夫。

西山别后常怀子,东国归来已弃予。

自昔祖风高挂剑,愧无佳语润黄垆。

形式: 七言律诗

挽李郎中(其一)

少日声名伟,中年学问腴。

气缘经事老,形为爱民癯。

吭引朝阳凤,魂惊古冢狐。

遗忠摅不尽,英爽射匡庐。

形式: 五言律诗

南之山丛丛,桂树生也直。

朱华自成林,不杂众芳植。

上有青鸾栖,因之为羽翼。

移根上林苑,零露滋晓色。

岂不罹凝寒,高标竦孤特。

丹心能自渥,身性不加饰。

所以离骚词,嘉其秉炎德。

相观穹壤间,人统形气识。

阳根为刚明,阴质为闇塞。

灵均莫能招,聊与花辩惑。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郫县春日吟(其六)

树桑五亩育鸡豚,器用匏尊老瓦盆。

旧礼诸儒都坏尽,西家却有典型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