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还自海外至崇仁见思禹以四诗先焉既别又有太原之行已而幸归石门复次前韵寄之以致山中之信云(其二)

脱梏宁知缚禅律,但欲闭门长不出。

死祸平生九蹈之,痛恨防身苦无术。

此言了如意在弦,此心烱如月临泉。

山中乐可骄稚世,一榻暑风清昼眠。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余还自海外至崇仁见思禹以四诗先焉既别又有太原之行已而幸归石门复次前韵寄之以致山中之信云》(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逃避。

首句“脱梏宁知缚禅律,但欲闭门长不出”描绘了诗人渴望摆脱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宁愿选择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接着,“死祸平生九蹈之,痛恨防身苦无术”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中种种苦难的亲身经历和深刻反思,以及面对这些苦难时感到的无力感和痛苦。

“此言了如意在弦,此心烱如月临泉”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清明,如同月光映照泉水般清澈。最后,“山中乐可骄稚世,一榻暑风清昼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认为那里的生活可以远离世俗的喧嚣,享受宁静与清凉的夏日午后。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平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世界复杂与痛苦的反思。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余还自海外至崇仁见思禹以四诗先焉既别又有太原之行已而幸归石门复次前韵寄之以致山中之信云(其三)

平生心怀济时术,百未一施空叹息。

庭閒昼永僧至门,心回酒醒月窥隙。

东方先生语开闭,投骨心知致群吠。

千金珠在九重渊,傥能得之必龙睡。

形式: 古风

余还自海外至崇仁见思禹以四诗先焉既别又有太原之行已而幸归石门复次前韵寄之以致山中之信云(其四)

飘零乳儿失慈母,来归家山在阿堵。

瘴痾烝洗百念空,但有诗情磨未去。

虚名实祸车覆辙,道乡端与人间别。

膝穿木榻五十年,君看此翁亦雄杰。

形式: 古风

信上人自东林来请海印禅师过余湘上以赠之

五湖东归风转柂,柔橹声中飞鸟过。

开蓬不信是庐山,忽惊落瀑从空堕。

道人个中三十秋,那知今始载归舟。

白藕池边月初吐,应对邻房说旧游。

形式: 古风

忠子移居

忠子壁观永皇暇,移居自提双不借。

借车祭灶非我事,可听夜舂响西舍。

人言渠侬大类我,试手作诗便声价。

我词勿学郊岛寒,谪仙笔端能造化。

形式: 古风 押[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