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子移居

忠子壁观永皇暇,移居自提双不借。

借车祭灶非我事,可听夜舂响西舍。

人言渠侬大类我,试手作诗便声价。

我词勿学郊岛寒,谪仙笔端能造化。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题为《忠子移居》。诗中描绘了忠子搬家的情景,以及诗人对忠子的赞赏之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搬家过程中的细节与情感。

首句“忠子壁观永皇暇”,以“壁观”形容忠子在搬家时的从容与淡定,仿佛置身事外,观察着整个过程,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接着,“移居自提双不借”进一步描述了忠子自己动手搬家,没有借助他人的帮助,体现了他的独立自主和勤劳。

“借车祭灶非我事,可听夜舂响西舍。”这两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忠子搬家的直接性和效率,同时暗示搬家过程中可能的忙碌与喧嚣,通过“夜舂响西舍”这一细节,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后两句“人言渠侬大类我,试手作诗便声价。”表达了诗人对忠子的欣赏与认同,认为忠子的行为与态度与自己相似,甚至在尝试写诗后就获得了较高的评价,突出了忠子的才华与能力。

最后,“我词勿学郊岛寒,谪仙笔端能造化。”诗人提醒自己不要模仿过于冷峻或拘谨的风格,而是要像李白这样的伟大诗人那样,能够创造出充满生机与想象力的作品。这不仅是对忠子才能的认可,也是对自己创作的一种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忠子搬家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立、勤劳、才华横溢的形象,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其行为的赞赏与敬佩之情。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楞伽端介然见访余以病未及谢先此寄之

楞伽剧谈喜高笑,一钵安巢在云杪。

我游庐山二十年,闻名常多识面少。

道林过我古南台,路逢泥软手提□。

台舆瓦合今果尔,更呼邻僧相与来。

形式: 古风

次韵云居寺

行尽崇冈与峻岭,今朝又入缘云径。

世尘已觉蜕埃轻,道心遂作燖鸡净。

小轩容膝俯千里,磨钱作镜江山映。

平生林壑竟成癖,南来独觉兹游胜。

形式: 古风

无学点茶乞诗

政和官焙来何处,雪后晴窗欣共煮。

银瓶瑟瑟过风雨,渐觉羊肠挽声度。

盏深扣之看浮乳,点茶三昧须饶汝。

鹧鸪班中吸春露,□□□□□□□。

形式: 古风

巴川衲子求诗

水西南台底气象,绿疏青琐湘江上。

门人俯槛看诸方,笑声散落千岩响。

巴音衲子夜椎门,要识汾阳五世孙。

问渠何所见而去,峰高难宿孤飞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