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闻笛

谁为梅花怨未平,一声高唤百龙惊。

风当阊阖庭初静,月在姑苏秋正明。

曲尽绿杨涵野渡,管吹青玉动江城。

临流不欲殷勤听,芳草王孙旧有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谁在为梅花的哀怨而感到不平,一声高亢的呼唤让百龙也为之震惊。
秋风吹过寂静的阊阖宫门,姑苏城中秋夜明亮如镜。
乐曲在绿杨掩映的野外渡口结束,青玉笛声震动了江城。
面对流水,我并不想过分倾听,因为那芳草之地曾是王孙旧有的情感所在。

注释

梅花:梅花象征高洁,此处可能暗指某人或某种情感。
阊阖:古代宫门名,这里代指皇宫。
姑苏:古地名,今苏州,与后文的‘江城’呼应。
殷勤:过分热心,此处指过于专注倾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上听到了笛声,引发了一系列的联想和情感体验。诗中“谁为梅花怨未平,一声高唤百龙惊”两句,通过对梅花怨恨不平的情景和一声高亢的笛音惊起百龙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郁与激越。这里的“梅花怨”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种遗憾或是不满,而“百龙惊”则形象地描绘出笛声的威力和震撼人心的情景。

“风当阊阖庭初静,月在姑苏秋正明”两句,通过对环境的描述,为听笛的氛围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明亮的夜晚场景。诗中的“阊阖”指的是门扉,此处暗示了一种幽深之感,而“姑苏”则是古代对今江苏省苏州市的称呼,提到它常带有文人墨客的怀旧情愫。

接下来的“曲尽绿杨涵野渡,管吹青玉动江城”两句,则是对笛声影响下的景象描写。诗中的“曲尽”意味着乐曲已经演奏完毕,而“绿杨涵野渡”则是一个生动的画面,显示出水边杨柳随风轻拂的意境。“管吹青玉”中,“管”指的是笛子,而“青玉”则是对其制作材料的形容词,暗示了高贵和清澈的声音。最后,“动江城”则表达了笛声能够穿越空间,触动人心。

最后两句“临流不欲殷勤听,芳草王孙旧有情”,诗人表达了对这美好场景的珍惜和留恋之情,以及对过去往事的怀念。其中,“临流”指的是在河边,而“殷勤听”则是形容诗人想要仔细聆听的态度。“芳草王孙旧有情”则是对古代贵族子弟游历此地时的情感留恋进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深厚情感。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瞬间的珍视,以及对历史和自然之美的无限留恋。

收录诗词(45)

谭用之(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九三二年前后在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后唐明宗长兴中前后在世。善为诗而官不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相关古诗词

江边秋夕

千钟紫酒荐菖蒲,松岛兰舟潋滟居。

曲内橘香江客笛,字中岚气岳僧书。

吟期汗漫驱金虎,坐约丹青跨玉鱼。

七色花虬一声鹤,几时乘兴上清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江馆秋夕

耿耿银河雁半横,梦欹金碧辘轳轻。

满窗谢练江风白,一枕齐纨海月明。

杨柳败梢飞叶响,芰荷香柄折秋鸣。

谁人更唱阳关曲,牢落烟霞梦不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约张处士游梁

莫学区区老一经,夷门关吏旧书生。

晋朝灭后无中散,韩国亡来绝上卿。

龙变洞中千谷冷,剑横天外八风清。

好携长策干时去,免逐渔樵度太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别江上一二友生

国风千载务重华,须逐浮云背若耶。

无地可归堪种玉,有天教上且乘槎。

白纶巾卸苏门月,红锦衣裁御苑花。

他日成都却回首,东山看取谢鲲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