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二首(其二)

少年胆气粗,好勇万人敌。

仗剑出门去,三边正艰厄。

怒目时一呼,万骑皆辟易。

杀人蓬麻轻,走马汗血滴。

丑虏何足清,天山坐宁谧。

不有封侯相,徒负幽并客。

形式: 古风

翻译

年轻的勇气旺盛,以万人之勇为敌。
手持宝剑出门远行,正值边疆战事艰难。
愤怒的目光一扫,千军万马都退避。
杀敌如草芥,驰骋间马汗如血滴落。
那些丑陋的敌人怎能洗净耻辱,只有天山才能带来安宁。
若无封侯的功勋,空有幽州并州的豪客身份。

注释

少年:年轻人。
胆气:勇气。
万人敌:能敌万人。
仗剑:持剑。
三边:边疆。
艰厄:艰难困苦。
怒目:愤怒的眼睛。
呼:呼喊。
辟易:退避。
蓬麻:草木。
轻:轻易。
走马:策马飞驰。
丑虏:丑恶的敌人。
清:洗刷耻辱。
宁谧:安宁。
封侯相:封侯的功臣。
徒:空。
幽并客:幽州并州的豪杰。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英雄气概和对战争描述的诗歌。首句“少年胆气粗,好勇万人敌”表明主人公是一个年轻、勇敢且有远大志向的人,他渴望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勇武和力量。"仗剑出门去,三边正艰厄"则描绘了他手持武器走上前线的决心,以及面对的严峻挑战。

接下来的“怒目时一呼,万骑皆辟易”展示了主角在激战中的英勇姿态,他的一声呐喊能让成千上万的敌人退避。"杀人蓬麻轻,走马汗血滴"则生动地描绘出战场上的残酷与紧张,每一次斩杀都如同草芥一般简单,而战马奔跑时汗水和鲜血也随之滴落。

然而,在“丑虏何足清,天山坐宁谧”中,诗人似乎表达了一种超脱的态度,面对远方的敌人,他选择了内心的平静与宁静。最后两句"不有封侯相,徒负幽并客"则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苦涩,主人公没有得到封地成为诸侯的荣耀,只不过是孤独而又疲惫的远征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个英雄人物在战乱中的英勇与孤独,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人生的无奈和超脱的情怀。

收录诗词(242)

顾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字:逋翁
  • 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
  • 籍贯:唐朝海盐

相关古诗词

从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

大贤旧丞相,作镇江山雄。

自镇江山来,何人得如公。

处士待徐孺,仙人期葛洪。

一身控上游,八郡趋下风。

比屋除畏溺,林塘曳烟虹。

生人罢虔刘,井税均且充。

大府肃无事,欢然接悲翁。

心清百丈泉,目送孤飞鸿。

数年鄱阳掾,抱责栖微躬。

首阳及汨罗,无乃褊其衷。

杨朱并阮籍,未免哀途穷。

四贤虽得仁,此怨何匆匆。

老氏齐宠辱,于陵一穷通。

本师留度门,平等冤亲同。

能依二谛法,了达三轮空。

真境靡方所,出离内外中。

无边尽未来,定惠双修功。

蹇步惭寸进,饰装随转蓬。

朝行楚水阴,夕宿吴洲东。

吴洲复白云,楚水飘丹枫。

晚霞烧回潮,千里光曈曈。

蓂开海上影,桂吐淮南丛。

何当翼明庭,草木生春融。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公子行

轻薄儿,面如玉,紫陌春风缠马足。

双蹬悬金缕鹘飞,长衫刺雪生犀束。

绿槐夹道阴初成,珊瑚几节敌流星。

红肌拂拂酒光狞,当街背拉金吾行。

朝游鼕鼕鼓声发,暮游鼕鼕鼓声绝。

入门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阶月。

形式: 古风

长安窦明府后亭

君为长安令,我美长安政。

五日一朝天,南山对明镜。

鸟飞青苔院,水木相辉映。

客至南云乡,丝桐展歌咏。

吏人何萧萧,终岁无喧竞。

欲识明府贤,邑中多百姓。

形式: 古风 押[敬]韵

丘小府小鼓歌

地盘山鸡犹可像,坎坎砰砰随手长。

夜半高楼沈醉时,万里踏桥乱山响。

形式: 古风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