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竺印画像赞

窣然短衣,崭然插犀。岁晚寂莫,奋此一夔。

胶名相求之,则万言不直杯水。

外形骸索之,则半芋美于紫泥。

宪章左溪,鼓吹荆溪。

使人复见古道颜色,舍斯人其谁归。

形式: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名为《下竺印画像赞》。诗中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形象,通过对这位隐士的外在与内在特质的描述,展现了其独特的个性和精神风貌。

首句“窣然短衣,崭然插犀”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隐士的外在形象,短衣象征着他的朴素与淡泊,而“崭然插犀”则暗示其内心坚韧不拔,如同犀角般锐利。接着,“岁晚寂莫,奋此一夔”进一步揭示了隐士的生活状态——在岁月的流逝中,他选择独处,不为外界所扰,却在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力量,犹如古代传说中的夔,虽为一兽,却能发出震撼天地的音乐。

“胶名相求之,则万言不直杯水。外形骸索之,则半芋美于紫泥。”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隐士的智慧与人格魅力。一方面,他的话语虽不多,却如金石之言,价值连城;另一方面,他的人格魅力超越物质,即使是最普通的食物,也能在他眼中变得异常珍贵。这种对内在品质的重视,体现了诗人对真善美的深刻理解。

“宪章左溪,鼓吹荆溪。”这两句借用了地理名称,巧妙地将隐士的精神世界与自然景观联系起来,暗示其思想如同左溪、荆溪一样,清澈、深邃,富有生命力。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态度的赞赏,认为其生活如同自然界的溪流一般,自由、纯净,充满了生机。

最后,“使人复见古道颜色,舍斯人其谁归?”这句话直接点明了诗人对隐士的敬仰之情。他认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坚守古道,保持自我,如同古人一般生活的,唯有这位隐士。这不仅是对隐士个人的赞美,也是对传统美德和精神追求的一种呼唤。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一位隐士形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个性和精神风貌,也表达了诗人对其高尚品格的敬仰以及对传统美德的向往。

收录诗词(1648)

释居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明教禅师五种不坏赞(其一)

顶骨峣然,隐若伏犀。于烈火中,凄其廪而。

古铁铮铮,烬馀不热。击石拊石,迭中音节。

舍利团缀,素魄囧如。湛湛凝露,累累贯珠。

岂无他人,欲见其顶。月行太空,蛙沉坎井。

形式: 四言诗

明教禅师五种不坏赞(其二)

去窒而聪,去塞而通。于无数声,齐万窍风。

风止声消,音响寂绝。谷神不死,听火焰说。

说无所说,闻无所闻。烟灭灰飞,所亡者存。

以是耳根,示尔四众。厚德宏功,千二百种。

形式: 四言诗

明教禅师五种不坏赞(其三)

宣明心声,若出金石。汹涌辩河,不渗涓滴。

书献天子,天颜屡改。一笑归来,此舌犹在。

韩吾不非,吾奚以为。壅吾不夷,吾奚以驰。

一生事了,有死无憾。身随劫烧,红开菡萏。

形式: 四言诗

明教禅师五种不坏赞(其四)

童真出家,死于童真。出没卷舒,一坚密身。

嗟多欲人,曲为欲说。于其根中,出火自焫。

猗欤哲人,哂乃覆辙。以古为鉴,以身代舌。

火炎昆冈,玉石俱焚。石付百粉,玉兮温温。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