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竹枝词(其十八)

生平未睹此中天,好向居人叩末颠。

遍地槟榔传几代,从头乞为话便便。

形式: 词牌: 竹枝

鉴赏

这首《台湾竹枝词(其十八)》由清代诗人丘逢甲所作,描绘了台湾当地的生活风俗,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人文关怀。

“生平未睹此中天”,开篇即以“未睹”二字,表达了诗人对台湾这片土地的陌生感与好奇。这里的“此中天”既指台湾的自然风光,也暗含了对台湾独特文化的向往与探索。诗人通过这句话,将自己置于一个外来者的视角,对台湾充满了期待与好奇。

“好向居人叩末颠”,紧随其后,诗人表达了想要深入了解台湾人民生活、习俗的愿望。“叩末颠”在这里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询问,而是隐喻性的表达,意在强调诗人愿意深入民间,倾听百姓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地方文化的尊重与热爱,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遍地槟榔传几代”,这一句则描绘了台湾特有的风土人情——槟榔文化。槟榔在台湾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是一种常见的食物,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通过“传几代”这一表述,诗人强调了槟榔文化在台湾社会中的传承与延续,反映了台湾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从头乞为话便便”,最后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台湾人民之间的互动。这里的“乞为话”可以理解为请求交谈,而“便便”则可能是指说话流畅、亲切。整句话传达出诗人与台湾人民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以及他希望通过交流深入了解台湾文化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台湾竹枝词(其十八)》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台湾这片土地的好奇与敬仰,以及对当地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欣赏。它不仅是一首赞美台湾风情的诗歌,更是诗人情感与思考的体现,传递出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民生活与情感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台湾竹枝词(其十七)

白露满天蝙蝠飞,寒阶枯坐水生衣。

竹丝闻续烧三丈,心烬待郎郎未归。

形式: 词牌: 竹枝

台湾竹枝词(其十六)

贺酒新婚社宴罗,双携雀嫂与沙哥。

鼻箫吹裂前峰月,齐叩铜镮起跳歌。

形式: 词牌: 竹枝

台湾竹枝词(其十五)

为怜归燕一开门,斜日红棉易断魂。

燕子自双人自独,此情消得几黄昏。

形式: 词牌: 竹枝

台湾竹枝词(其十四)

铁笛吹来竹外烟,梅花消息素怀牵。

瑶台芳讯来何暮,惆怅溪桥欲雪天。

形式: 词牌: 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