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竹枝词(其十四)

铁笛吹来竹外烟,梅花消息素怀牵。

瑶台芳讯来何暮,惆怅溪桥欲雪天。

形式: 词牌: 竹枝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里竹林与梅花相映成趣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怀念。

首句“铁笛吹来竹外烟”,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仿佛能听到诗人手持铁笛,在竹林之外吹奏出悠扬的乐声,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这里的“烟”字不仅指自然界的雾气,也暗喻了诗人情感的朦胧与深远。

次句“梅花消息素怀牵”,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思绪被远处的梅花所牵引,梅花在冬季开放,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高洁的品质,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纯洁情感的向往。

后两句“瑶台芳讯来何暮,惆怅溪桥欲雪天”,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情感。瑶台,常用来比喻仙境或高雅之地,这里暗示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然而,“芳讯来何暮”中的“暮”字,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等待美好事物到来的漫长与不易。最后一句“惆怅溪桥欲雪天”,通过描绘即将下雪的寒冷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无奈,同时也预示了未来可能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复杂心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台湾竹枝词(其十三)

盘顶红绸里髻丫,细腰雏女学当家。

携篮逐队随娘去,九十九峰采竹芽。

形式: 词牌: 竹枝

台湾竹枝词(其十二)

大东门接小东过,衾艳衣香羡此多。

闻说花田重徵税,花排花串价增高。

形式: 词牌: 竹枝

台湾竹枝词(其十一)

罂粟花开别样鲜,阿芙蓉毒满台天。

可怜驵侩皆诗格,耸起一双山字肩。

形式: 词牌: 竹枝

台湾竹枝词(其九)

门栏惨绿蜃楼新,道左耶稣最诱民。

七十七堂宣跪拜,痴顽齐礼泰西人。

形式: 词牌: 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