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竹枝词(其十六)

贺酒新婚社宴罗,双携雀嫂与沙哥。

鼻箫吹裂前峰月,齐叩铜镮起跳歌。

形式: 词牌: 竹枝

鉴赏

这首《台湾竹枝词(其十六)》由清朝诗人丘逢甲所作,描绘了台湾地区独特的婚礼习俗和热闹的社宴场景。

首句“贺酒新婚社宴罗”,开篇即点明了场景——一场喜庆的新婚宴席上,宾客们举杯庆祝新人的幸福时刻。这里的“罗”字,形象地展现了宴席的繁复与隆重。

接着,“双携雀嫂与沙哥”,描述了新娘和新郎在宾客的簇拥下,与两位伴娘(雀嫂)和伴郎(沙哥)一同步入宴会现场的情景。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台湾婚礼中伴娘伴郎的传统角色,以及新人与亲友共享喜悦的温馨氛围。

“鼻箫吹裂前峰月”,这句诗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鼻箫演奏时的热烈气氛。鼻箫是台湾原住民传统乐器之一,其声音悠扬而富有穿透力,此处以“吹裂前峰月”来形容,既表现了音乐的震撼力,也暗示了夜晚的宁静被欢庆的乐声打破,营造出一种节日的狂欢感。

最后,“齐叩铜镮起跳歌”,则进一步展现了宴会的热闹场面。宾客们在音乐的引领下,一起敲击铜镮,随之起舞,歌声与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活力与欢乐的画面。这不仅体现了台湾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也表达了人们对新人美好生活的祝福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台湾竹枝词(其十六)》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再现了台湾地区婚礼宴会上的热闹场景和浓厚的民俗风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生命力。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台湾竹枝词(其十五)

为怜归燕一开门,斜日红棉易断魂。

燕子自双人自独,此情消得几黄昏。

形式: 词牌: 竹枝

台湾竹枝词(其十四)

铁笛吹来竹外烟,梅花消息素怀牵。

瑶台芳讯来何暮,惆怅溪桥欲雪天。

形式: 词牌: 竹枝

台湾竹枝词(其十三)

盘顶红绸里髻丫,细腰雏女学当家。

携篮逐队随娘去,九十九峰采竹芽。

形式: 词牌: 竹枝

台湾竹枝词(其十二)

大东门接小东过,衾艳衣香羡此多。

闻说花田重徵税,花排花串价增高。

形式: 词牌: 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