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眼中血,日夜自涓涓。

泻出愁肠苦,深于浸沸泉。

红颜将洗尽,白发亦根连。

此恨古皆有,不须愚与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一生的眼泪,日日夜夜不停流淌。
它们倾诉内心的痛苦,比沸泉更深沉。
青春容颜即将消逝,白发也已深深扎根。
这遗憾自古以来都有,不论智愚贤良都一样承受。

注释

眼中血:比喻泪水,形容心情悲痛。
涓涓:形容泪水不断流出。
愁肠苦:内心深处的忧愁和苦闷。
浸沸泉:比喻痛苦之深,像沸水中的泉水。
红颜:指年轻的美丽容颜。
白发:象征岁月流逝,年老的标志。
此恨:指人生中的遗憾或痛苦。
古皆有:这种遗憾自古以来就存在。
愚与贤:不分聪明愚笨的人,都可能经历同样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泪》,以泪水为题材,表达了人生的哀愁和岁月的无情。首句“平生眼中血,日夜自涓涓”,形象地描绘了泪水如同生命之血,不断流淌,昼夜不停,暗示内心的痛苦无尽。次句“泻出愁肠苦,深于浸沸泉”进一步深化情感,泪水不仅是外在的表现,更是内心愁苦的直接宣泄,比沸泉还要深沉。

“红颜将洗尽,白发亦根连”两句,通过对比青春的消逝和岁月的痕迹,揭示了生命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令人感伤。“此恨古皆有,不须愚与贤”则点明这种人生的无奈和普遍性,无论智愚贤愚,都会经历相似的情感波折。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泪水为载体,展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感慨,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环州通判张殿丞

欲向萧关外,穷阴雪暗沙。

碛寒鸿雁少,冰合水泉赊。

自有从军乐,应无去国嗟。

春风曾不到,吹角寄梅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茂芝上人归姑苏

身衣竺乾服,手援牺氏琴。

繁声不愿奏,古意一何深。

晏景托孤艇,倦飞还旧林。

阖闾城下寺,几里认钟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范待制约游庐山以故不往因寄

平昔爱山水,兹闻庐岳游。

远期无逸兴,独往畏湍流。

举手谢云壑,栖心惭鸟鸥。

香炉碧峰下,应为一迟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范饶州夫人挽词二首(其二)

君子丧良偶,拊棺哀有馀。

庄生惭击缶,潘岳感游鱼。

夕苑凋朱槿,秋江落晚蕖。

犹应思所历,入室泪涟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