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约立春

唐虞礼乐岁元新,齐鲁中书有大臣。

泰和三年调玉烛,衣冠万国拜王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与宋代之间的文化交融,以及立春时节朝廷的盛大典礼。赵秉文以“和子约立春”为题,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到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之中。

首句“唐虞礼乐岁元新”,开篇即点明了古代文明的辉煌,唐虞时代礼乐制度的完善,象征着新一年的开始,充满了希望与新生的气息。这里的“唐虞”指的是传说中的唐尧和虞舜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文明盛世。

接着,“齐鲁中书有大臣”一句,提到了古代的两个重要地域——齐国和鲁国,以及朝廷中的高官。这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地域特色,也暗示了朝廷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角色。中书省作为中央政府的重要机构,负责起草诏令,处理政务,可见其地位之高。

“泰和三年调玉烛”则具体指出了时间与事件。泰和是金朝的一个年号,三年则是具体的年份。“调玉烛”原意是指调整或校正玉制的蜡烛,这里借指朝廷在立春时节进行的仪式活动,通过这一传统习俗来调节气候,祈求风调雨顺,同时也象征着国家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衣冠万国拜王春”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场景:全国各地的官员(衣冠)齐聚一堂,向皇帝(王)致以新春的敬意。这不仅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也体现了立春时节人们对于自然与生活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国家领导者的尊重与忠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中国在立春时节举行盛大庆典的盛况,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赵秉文以诗人的眼光,捕捉到了历史的瞬间,赋予了这些传统仪式以新的生命与情感。

收录诗词(643)

赵秉文(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字:周臣
  • 号:闲闲居士
  •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 生卒年:1159~1232

相关古诗词

二青图

大青天骥之云仍,小青八尺犹龙腾。

三十年来无汗马,不将遗像铸兴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古北口

几家墟落兵戈外,数亩荒田谷涧中。

日暮围场来野鹿,令人长忆笔头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抚州二首(其一)

萧寺金风动刹竿,西城北斗挂栏干。

一虫不响夜更静,片月未高山已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抚州二首(其二)

燕赐城边春草生,野狐岭外断人行。

沙平草远望不尽,日暮惟有牛羊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