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自脱厨中爨,残躯拟报恩。
如何山水调,翻向董侯门。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的作品,名为《爨下琴》。诗中描绘了一位厨师在灶台前,因感激主人的恩惠而决定奉献自己剩余的生命,却意外地在主人的琴声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与共鸣。诗中的“山水调”比喻主人弹奏的琴曲,而“董侯门”则是对主人身份的一种隐喻,暗示主人的高雅与才华。
诗的意境深邃,通过厨师与琴声的相遇,展现了人与艺术之间超越物质的连接,以及在困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主题。王世贞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个人命运与艺术之美融合在一起,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艺术力量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敏锐的观察力,也体现了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人文关怀。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仲冬白门柳,维舟露梢影。
日暮乌不栖,天空踏枝冷。
自尝郑樱桃,百果不挂齿。
生憎寇觅儿,眼中复有耳。
从他金兜鍪,不博白接䍦。
季龙渡洛水,夺汝习家池。
老奴玉镜台,安侬七宝镜。
奴自当奴心,侬自怜侬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