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进狮歌

西域遥闻九万里,却向中华进狮子。

艨艟如岳浪如山,鲸鳄相看同鹿豕。

狮形不似画者形,长发披头毛色紫。

双瞳碧玉电光莹,利爪獠牙三尺尾。

尾后团毛类拂蝇,一挥一动无宁晷。

曾过邗江泊韨头,韨头观者人如蚁。

肩摩踵接日夜喧,乘马欲前遥即止。

止非有令畏狮威,蹄蹶腰倾鞭不起。

夜犬无声驴不鸣,妖狐魇人人病已。

北上神京进圣人,舁向彤廷动天喜。

黑面狮奴亦是人,舞蹈欢呼礼非礼。

大官给食命春卿,重译相传下温旨。

虎圈养狮奴亦入,夜抱狮眠情怿怿。

宫闺传语索狮看,圈筑高城甃文石。

绕周雕槛俯来看,猛气飞扬犹战惕。

坚木为毬綵色装,抛向狮边博腾掷。

盘旋滚跳舞不休,一时万象来神獝。

宫闺惊骇叹奇观,今日看回又明日。

因驱虓虎入城中,虎肝忽被狮刨食。

金门列象试驯看,象首低垂身战慄。

始信狮为百兽王,眼前虎豹皆臣职。

狮能杀兽不杀贼,大官养给夫何益。

请将猛将作狮珍,四海烽烟自宁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西域进狮歌》由清代诗人戴梓创作,描绘了西域进献狮子至中华的壮观场景,以及狮子在中华的特殊待遇与地位。

开篇“西域遥闻九万里,却向中华进狮子”,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狮子远道而来的情景,展现出其非凡的气势和尊贵的地位。接着,“艨艟如岳浪如山,鲸鳄相看同鹿豕”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狮子庞大的身躯和威严的形象,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狮形不似画者形,长发披头毛色紫。双瞳碧玉电光莹,利爪獠牙三尺尾”细致描绘了狮子的外貌特征,强调其不同于寻常的奇异之处,尤其是那双闪烁着光芒的眼睛和锋利的爪牙,凸显了狮子的凶猛与神秘。

“尾后团毛类拂蝇,一挥一动无宁晷”进一步展示了狮子的动作特点,无论是静止还是行动,都充满了力量与活力。接下来的“曾过邗江泊韨头,韨头观者人如蚁”通过对比,突出了狮子到达中华时所引发的巨大轰动,人们聚集如蚁,表现出对这一稀有生物的好奇与敬畏。

“北上神京进圣人,舁向彤廷动天喜”描述了狮子进入京城,受到皇帝的欢迎与赞赏,象征着其在中华社会中的崇高地位。随后的“黑面狮奴亦是人,舞蹈欢呼礼非礼”则展现了狮子在宫廷中的特殊待遇,以及人们对狮子的尊重与喜爱。

“大官给食命春卿,重译相传下温旨”说明了狮子在朝廷中的重要性,不仅得到了高级官员的照顾,还受到了皇帝的特别指令。接着,“虎圈养狮奴亦入,夜抱狮眠情怿怿”描绘了狮子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画面,体现了其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宫闺传语索狮看,圈筑高城甃文石”展示了宫廷内部对狮子的好奇与追捧,甚至专门建造高墙以供观赏。最后,“坚木为毬綵色装,抛向狮边博腾掷”描绘了狮子在宫廷娱乐活动中的角色,通过游戏与表演,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狮子的喜爱与敬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狮子作为外来珍稀动物,在中华社会中所受到的极高关注与尊崇,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异域文化的接纳与欣赏。

收录诗词(352)

戴梓(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曝书

计日今为六月六,老屋迎旸成火域。

宫闺邸第及穷檐,晒衣自古沿流俗。

我无馀衣可免劳,惟有残书十馀簏。

呼僮罗列向晴阶,纸故潮生蠹蕃育。

揩踏涂抹不尽戕,万头鼠窜横屠戮。

老倦时酣午梦中,梦蠹周回向余哭。

公为怜书命摊曝,不思书是我邦国。

食斯饮斯居亦斯,个中天地成文族。

公今为书不为生,轻重相衡情惨酷。

神销口阻莫能应,醒来急命收残牍。

吁嗟命重书自轻,万编随蠹谋其生。

形式: 古风

兵车口占

惨淡柳条黄,兵车适异乡。

亲朋双泪眼,家产一身装。

臣罪知无涘,君恩岂易忘。

云中双阙远,回首望苍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望山海关

雄关割据势崔巍,群盗纷驰旧祚移。

四海讴歌归圣主,万年基业启边陲。

东开碣石连沧海,西指临洮服远夷。

谩道莺花虚塞外,春风随我到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叶家坟

断蓬轮不断,伫望日西斜。

气肃天蒸海,冰消地坼花。

乌风翻白骨,鬼雨走黄沙。

搔首余将老,千秋何处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