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感怀

风叶相追逐,庭响如人行。

独宿不成寐,起坐心屏营。

哀哉齐体人,魂气今何征。

曾不若陨箨,绕树犹有声。

涕泪不能止,月落鸡号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风吹树叶相互追逐,庭院里响起如同有人行走的声音。
独自一人难以入睡,起身坐着心中焦虑不安。
多么悲哀啊,那些曾经完整的人,他们的灵魂气息如今何处飘荡?
甚至不如掉落的竹叶,围绕着树木还能发出声响。
悲伤的泪水无法停止,伴随着月落和鸡鸣声。

注释

风叶:风吹树叶。
追逐:相互追赶。
庭响:庭院里的声音。
如人行:像有人走动。
独宿:独自过夜。
不成寐:难以入睡。
心屏营:心中焦虑。
齐体人:完整的人。
魂气:灵魂的气息。
何征:何处飘荡。
陨箨:掉落的竹叶。
犹有声:仍有声音。
涕泪:眼泪。
不能止:无法停止。
月落:月亮落下。
鸡号鸣:鸡鸣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秋夜感怀》,描绘了秋夜寂静中风叶飘零、庭院回响的景象,诗人借此抒发孤独无眠的内心感受。"风叶相追逐,庭响如人行",以风中落叶的动态和庭院回声比喻无人行走的空寂,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独宿不成寐,起坐心屏营",表达了诗人难以入眠的焦虑和内心的纷扰。

接着,诗人感叹人生无常,"哀哉齐体人,魂气今何征",暗含对生死的感慨,暗示身边的人已经离去,只剩下自己在思念与哀伤中度日。"曾不若陨箨,绕树犹有声",进一步通过落叶虽落犹有声响,反衬人的离世无声无息,更显悲凉。

最后,"涕泪不能止,月落鸡号鸣",诗人涕泣不止,直至月落鸡鸣,形象地展现了深夜的孤独和内心的痛苦。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哀思和孤独之感。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秋雨

雨后秋气早,凉归室庐清。

既摧蚊蝇势,任壮蛩蝉声。

石榴坠枝熟,苍藓缘阶生。

闭门且高卧,畏向泥涂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秋雨篇

秋雨一向不解休,连昏接晨终穷秋。

梅生不量仰天问,神官夜梦言语周。

日月是天之两目,忽然生瞖无药瘳。

只知泪滴为赤子,赤子岂误天公忧。

天公哭??,洒涕落九州。地祇不敢安,泥潦已没头。

乃因从容诘神官,后稷今在帝所不。

从前后稷知稼穑,曾以筋力亲田畴。

曷不告帝且辍泣,九谷正熟容其收。

早时不泣此时泣,忧民欲活反扼喉。

神官发怒髭奋虬,下士小臣安预谋。

恐然惊觉汗交流,树上已听呼雌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秋思

梧桐在井上,蟋蟀在床下。

物情有与无,节候不相假。

寥寥风动叶,飒飒雨堕瓦。

耳听心自静,谁是忘怀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秋雁

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

俦合鸣自得,只去音已哀。

哀音能感人,肠酸非食梅。

共将形影对,安得不早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