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诗二首(其二)

总角敦大道,弱冠弄双玄。

逡巡释长罗,高步寻帝先。

妙损阶玄老,忘怀浪濠川。

达观无不可,吹累皆自然。

穷理增灵薪,昭昭神火传。

熙怡安冲漠,优游乐静闲。

膏腴无爽味,婉娈非雅弦。

恢心委形度,亹亹随化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东晋时期高僧支遁所作的《述怀诗二首》中的第二首。支遁在佛教与文学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此诗体现了他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诗中开篇“总角敦大道,弱冠弄双玄”,以孩童时期的纯真与成年后的探索,象征着人生旅程的起点与追求。接着“逡巡释长罗,高步寻帝先”描绘了从世俗的束缚中解脱,向着更高远的目标迈进的过程。随后,“妙损阶玄老,忘怀浪濠川”则表达了通过修行达到心灵的宁静与超脱,远离尘世的纷扰。

“达观无不可,吹累皆自然”一句,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观,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其自然规律,应顺应而不强求。“穷理增灵薪,昭昭神火传”则进一步阐述了对宇宙真理的探索与传承的重要性。

“熙怡安冲漠,优游乐静闲”表现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与享受,认为在宁静中能找到真正的快乐。“膏腴无爽味,婉娈非雅弦”则以美食与音乐为喻,强调了内心的满足与愉悦比外在的物质享受更为重要。

最后,“恢心委形度,亹亹随化迁”表达了诗人愿意顺应自然,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既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宇宙法则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支遁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他对佛教哲学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自然与内在精神世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18)

支遁(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他初隐余杭山,25岁出家,曾居支硎山,后于剡县(今浙江省嵊县)沃洲小岭立寺行道,僧众百余。晋哀帝时应诏进京,居东安寺讲道,三年后回剡而卒。他精通佛理,有诗文传世。据文献记载,《神骏图》画的是爱马的故事

  • 字:道林
  • 籍贯:陈留(今河南开封市)
  • 生卒年:314-366

相关古诗词

咏大德诗

遐想存玄哉,冲风一何敞。

品物缉荣熙,生途连惚恍。

既丧大澄真,物诱则智荡。

昔闻庖丁子,挥戈在神往。

苟能嗣冲音,摄生犹指掌。

乘彼来物间,投此默照朗。

迈度推卷舒,忘怀附罔象。

交乐盈胸襟,神会流俯仰。

大同罗万殊,蔚若充甸网。

寄旅海沤乡,委化同天壤。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咏禅思道人诗

云岑竦太荒,落落英岊布。

回壑伫兰泉,秀岭攒嘉树。

蔚荟微游禽,峥嵘绝蹊路。

中有冲希子,端坐摹太素。

自强敏天行,弱志欲无欲。

玉质凌风霜,凄凄厉清趣。

指心契寒松,绸缪谅岁暮。

会衷两息间,绵绵进禅务。

投一灭官知,摄二由神遇。

承蜩累危丸,累十亦凝注。

悬想元气地,研几革粗虑。

冥怀夷震惊,怕然肆幽度。

曾筌攀六净,空同浪七住。

逝虚乘有来,永为有待驭。

形式: 古风

咏利城山居

五岳盘神基,四渎涌荡津。

动求目方智,默守标静仁。

苟不宴出处,托好有常因。

寻元存终古,洞往想逸民。

玉洁箕岩下,金声濑沂滨。

卷华藏纷雾,振褐拂埃尘。

迹从尺蠖曲,道与腾龙伸。

峻无单豹伐,分非首阳真。

长啸归林岭,潇洒任陶钧。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十喻诗

一喻以喻空,空必待此喻。

借言以会意,意尽无会处。

既得出长罗,住此无所住。

若能映斯照,万象无来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