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利城山居

五岳盘神基,四渎涌荡津。

动求目方智,默守标静仁。

苟不宴出处,托好有常因。

寻元存终古,洞往想逸民。

玉洁箕岩下,金声濑沂滨。

卷华藏纷雾,振褐拂埃尘。

迹从尺蠖曲,道与腾龙伸。

峻无单豹伐,分非首阳真。

长啸归林岭,潇洒任陶钧。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注释

五岳:泰、衡、华、恒、嵩为上古时天子封禅祭祀的五座大山,并称为东、南、西、北、中五岳。
神基:神仙居止处,多指大山。
《隋书·薛道衡传》有句“帝系灵长,神基崇峻。
”四渎:淮、江、河、济为上古时天子封禅祭祀的四条大川,并称东、南、西、北四渎。
渎,大河也。
荡津:平坦的水洼。
动求句:行动时以正直的智谋和思虑为目的。
苟不句:谓倘若不能适应仕途进退的变化。
寻元:元通源,追寻根源。
终古:久远的往昔、上古时代。
洞往:回顾往昔。
洞意为洞悉、透彻。
逸民:亦作佚民,即隐居避世者。
玉洁:形容隐士的情怀像玉石一般洁白无瑕。
箕岩:箕山的岩壑。
箕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亦名许由山,唐尧时高士许由隐居于箕山之下、颖水之阳。
金声:形容前贤的名声像黄金一般光辉明亮。
濑:指沙石上流过的急水。
沂:崖岸。
卷华句:美丽的花朵掩藏在浓密的雾里。
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本系穷人所服,此指隐居避世者粗朴的衣物。
迹:行为、行止、行迹。
尺蠖:一种昆虫的幼虫,俗称造桥虫,虫体细长,行动时能屈伸变形。
道:一般指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
腾龙:在空中飞腾的龙。
峻:高大。
单豹:古之高士。
伐:功劳。
分:名分、才赋。
首阳:山名,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相传为上古时著名高士伯夷、叔齐两兄弟隐居采薇之处,此处亦以首阳山名代指夷、齐二人。
真:真诚、真实。
林岭:树林与山岭,泛指隐居之处。
潇洒:洒脱、毫无拘束的样子。
陶钧:原为制作陶器时所用的转轮,此处引申为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支遁在利城山的隐居生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首句“五岳盘神基,四渎涌荡津”,以五岳和四渎起笔,象征着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宏大而深邃的背景。接着,“动求目方智,默守标静仁”两句,揭示了诗人通过观察自然、静心思考来获取智慧与仁德的过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

“苟不宴出处,托好有常因”表明了诗人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他的选择有着内在的逻辑和原则。“寻元存终古,洞往想逸民”则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永恒真理的探寻。

“玉洁箕岩下,金声濑沂滨”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清雅与宁静,仿佛置身于玉石般的岩石之下,听着金石般的流水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掷华藏纷雾,振褐拂埃尘”表现了诗人摆脱世俗束缚、追求心灵纯净的决心。

“迹从尺蠖屈,道与腾龙伸”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个人的修行过程比作从弯曲到伸展的变化,寓意着从低谷走向高峰的精神成长。“峻无单豹伐,分非首阳真”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品质,即使面对艰难险阻,也如同孤高的山峰,不被外界所动摇。

最后,“长啸归林岭,潇洒任陶钧”表达了诗人回归自然、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他以长啸之声回应山岭,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自信。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支遁在利城山居的独特生活体验,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思考,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倾向。

收录诗词(18)

支遁(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他初隐余杭山,25岁出家,曾居支硎山,后于剡县(今浙江省嵊县)沃洲小岭立寺行道,僧众百余。晋哀帝时应诏进京,居东安寺讲道,三年后回剡而卒。他精通佛理,有诗文传世。据文献记载,《神骏图》画的是爱马的故事

  • 字:道林
  • 籍贯:陈留(今河南开封市)
  • 生卒年:314-366

相关古诗词

十喻诗

一喻以喻空,空必待此喻。

借言以会意,意尽无会处。

既得出长罗,住此无所住。

若能映斯照,万象无来去。

形式: 古风

答习凿齿嘲

猛虎当道食,不觉蚊虻来。

形式: 押[灰]韵

观化决疑诗

谋始创大业,问道叩玄篇。

妙唱发幽蒙,观化悟自然。

观化化已及,寻化无间然。

生皆由化化,化化更相缠。

宛转随化流,漂浪入化渊。

五道化为海,孰为知化仙。

万化同归尽,离化化乃玄。

悲哉化中客,焉识化表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咏怀诗

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

未若清虚者,带索被玄裘。

浮游一世间,泛若不系舟。

方当毕尘累,栖志老山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