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不识字

难字逢人问,村中一小儿。

璋獐宁易辨,亥豕似堪疑。

卤莽原非莽,耕犁别字犁。

识丁何足道,煮字不充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遇到生僻字向人询问,村里的小孩子也被请教。
獐子和玉璋难以分辨,亥字和豕字让人疑惑。
粗疏并非鲁莽,只是写错了犁字。
认识几个字算什么,文字并不能填饱肚子。

注释

逢人问:向别人询问。
一小儿:小孩子。
璋獐:古代的两种玉器,相似但不同。
亥豕:两个形近的汉字。
卤莽:粗疏,马虎。
莽:形容词,粗鲁,鲁莽。
耕犁:耕地的农具,这里指书写时的笔误。
识丁:识字,有文化。
煮字:比喻对文字的雕琢和理解。
充饥:满足饥饿。

鉴赏

这首诗通过一个小儿在村中的情景,巧妙地表达了对成年人不识字的讽刺和嘲笑。"难字逢人问"一句点明主题,即当遇到难以辨认的字时,那个人会去问一个小孩子,这本身就显得很可笑。紧接着,"村中一小儿"直接而简洁地描绘了这个场景。

以下几句"璋獐宁易辨,亥豕似堪疑。卤莽原非莽,耕犁别字犁"通过对古文字的巧妙运用,展示了小儿对于这些复杂字形的无知和困惑,同时也反衬出成年人对这些难字的迷茫和不自信。

最后两句"识丁何足道,煮字不充饥"则是直接的嘲讽之词。"识丁何足道"意味着即便认得了几个简单的字,又有什么可说的呢?而"煮字不充饥"则更深一步指出,即使花费很多精力去学习这些文字,也无法满足内心的饥饿,换句话说,对于生活和知识的追求,这些字终究是远远不够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难字的巧妙描写,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上一些人不识字、或者认识几个字便自以为了不起的嘲讽,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知识和文化的深刻关怀。

收录诗词(301)

宋伯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李长啸漕元赁居

可种梅花便可居,此身安处即吾庐。

胸中丘壑无今古,笔底烟霞自卷舒。

著脚且坚君子操,知心自有圣人书。

吾侪幸是苕川客,只好溪头学钓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题象山县栖霞观应真亭简住持张羽士(其一)

杜鹃声里立东风,山色应怜鬓已蓬。

二麦晓寒新雨后,一年春事落花中。

醉斟浮蚁邀仙客,笑揖飞鸥问钓翁。

檐外万竿君子竹,虚心能得几人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题象山县栖霞观应真亭简住持张羽士(其二)

万玉丛中屋四檐,柳花时候笑掀髯。

谁将海上山千点,幻作人间画一缣。

药灶未寒丹可炼,春风犹力酒宜添。

透瓶泉冷无人酌,输与黄冠自养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题智门寺寄住山伊岩玉老(其二)

笋轿冲烟落翠巅,白岩山里借床眠。

饱听溪水云深处,笑索梅花雪后天。

几世世修三世福,万灯灯是一灯缘。

吾生误读磨崖颂,落得吴霜点鬓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