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伯仁的作品,名为《题智门寺寄住山伊岩玉老(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状态和他对佛教修行的一种理解。
“笋轿冲烟落翠巅,白岩山里借床眠。”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隐居于深山的生活情景,“笋轿”指的是竹制的担架,用来运送物品,而这里则是比喻诗人的住所被云雾围绕,仿佛与世隔绝。“白岩山里借床眠”表明诗人在山中寺庙暂居,寻求一份宁静和安详。
“饱听溪水云深处,笑索梅花雪后天。” 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情趣。“饱听溪水云深处”描绘诗人在山中溪流旁聆听着溪水声响,而这声音似乎来自云端,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笑索梅花雪后天”则是对梅花的赞美,在雪后的世界里,梅花独自盛开,显示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几世世修三世福,万灯灯是一灯缘。”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因果报应的一种理解和信仰。每一盏灯都象征着一次修行,一次福德的积累,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解脱轮回,达到心灵的净化。
“吾生误读磨崖颂,落得吴霜点鬓边。”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和感慨。诗人自嘲一生中误读了许多书籍,如同对着山崖用力磨砺却无所成,最后只留下了如同霜雪般的白发点缀在鬓角。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山居生活、自然感悟和佛教信仰,以及个人生命历程的反思,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