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沈休文双溪八咏(其一)

登台望秋月,秋月光陆离。

晻映西南楼,徘徊东北墀。

凝华夺班扇,流辉鉴阮帷。

三五晕尚圆,二八形已亏。

爰有蓬鬓人,长怀桂殿思。

辽城记吟咏,西园忆追随。

愿以薄暮景,承君清夜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和沈休文双溪八咏(其一)》中的片段。诗人通过描绘秋月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昔友情的怀念以及对清夜美景的向往。

首句“登台望秋月”,点出诗人登高望月的情境,展现出开阔的视野和对自然的亲近。接着,“秋月光陆离”描绘了秋月明亮而变幻莫测的光芒,给人以神秘而深沉的感受。“晻映西南楼,徘徊东北墀”进一步描绘月光照耀下的楼阁与台阶,动静结合,富有画面感。

“凝华夺班扇,流辉鉴阮帷”运用比喻,将月光比作华丽的扇面和明亮的镜子,形象地表现了月色的皎洁和明亮。“三五晕尚圆,二八形已亏”则描述了月亮从圆满到亏缺的变化,寓意着时光流转和人事无常。

“爰有蓬鬓人,长怀桂殿思”诗人自比为满头白发的人,表达了对昔日美好时光和友人沈休文的深深怀念。“辽城记吟咏,西园忆追随”回忆在辽城共同吟咏诗歌的日子,以及在西园的相伴时光,情感真挚。

最后两句“愿以薄暮景,承君清夜晖”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还能共享这样的清夜月色,延续他们的友谊,意境深远,余韵悠长。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为引,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去的追忆,语言优美,情感深沉。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和沈休文双溪八咏(其二)

会圃临春风,春风弄新阳。

驱烟入间户,卷雾出虚堂。

响谷鸟将韵,穿林花度香。

逶迤动中闺,骀荡经洞房。

逐舞轻靡袖,传歌低绕梁。

所悲金玉躯,遂烁佳丽场。

时拂孤鸾镜,星鬓视飘扬。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沈休文双溪八咏(其三)

秋至悯衰草,衰草遍平陆。

方晨露染黄,入夜风销绿。

别叶有归声,故蕊无留馥。

劲茎坐自摧,寒丛竦如束。

彼物既如斯,我年宁不促。

已失早生荣,敢冀晚凋福。

何当即去兹,纵浪从所欲。

形式: 古风

和沈休文双溪八咏(其四)

寒来悲落桐,桐生在长林。

积叶既阿那,攒条复萧森。

排云正孤立,乘风忽哀吟。

朽壤方有托,急霰非所任。

轮囷龙门侧,憔悴峄山岑。

不求削成圭,何待裁作琴。

菲薄既非材,固无斤斧侵。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和沈休文双溪八咏(其五)

夕行闻夜鹤,鹤鸣向天池。

奇声傅月迥,清思逐风悲。

寥寥度霄汉,噭噭伤别离。

华亭侣既失,卫轩宠亦衰。

卫轩非我顾,华亭尚余思。

蟋蟀悟寒候,商羊识阴期。

不有慕类心,此情那得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