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赘疣

赘疣在予手,累久至三四。

初视君外物,于意不能置。

居闲或灸灼,已没出复继。

赘出与赘没,曾莫生死异。

天地赘一气,万物赘天地。

赘复赘于人,小大而已矣。

人之于为赘,作为有大盩。

至理本无事,破真以为伪。

善恶乱大性,赏罚乱大治。

宫徵乱大声,青黄乱大贲。

寸尺乱大刑,酸咸乱大味。

大朴如疮疽,空虚无完理。

天地不尔仇,尔独赘之计。

耻指不若人,孟子其有谓。

志小略其大,殆非达者意。

弃火复投艾,两忘吾赘赘。

形式: 古风

翻译

赘疣在我手中,积累久了达到三四。
初次看到你对其他事物,无法放下心中念头。
闲暇时有时会治疗,消失后又再次出现。
增生与消退,似乎生死并无差别。
天地间仿佛多了一股气息,万物依附于天地。
多余的附着于人,无论大小都如此。
人在世间多余,其行为影响深远。
至理本无事,却被人为地制造混乱。
善恶混淆了大性,赏罚扰乱了大治。
音乐的高低错乱了大和谐,颜色的青黄混淆了大美。
尺寸的大小混乱了大法度,酸甜苦辣混淆了大味。
原始的质朴如同疮痍,空洞无完美。
天地并不恨你,是你自己选择了多余。
羞耻感不如他人,孟子对此或许有所言。
志向狭隘忽视了大事,这恐怕不是通达者的意愿。
放弃火焰再投入艾草,我将两者遗忘,不再自寻烦恼。

注释

赘疣:多余的赘生物。
予手:我的手中。
初视:初次看见。
置:放下。
灸灼:治疗。
复继:再次发生。
生死异:生死无异。
天地赘一气:天地间仿佛多了一股气息。
大朴:原始质朴。
疮疽:疮痍。
尔独赘之计:你自己选择了多余。
孟子其有谓:孟子对此有所论述。
殆非达者意:恐怕不是通达者的意愿。

鉴赏

这首诗名为《灸赘疣》,是宋代诗人黄庶所作。诗中以赘疣比喻世间纷繁复杂的现象和问题,表达了对人生琐碎、世事纷扰的感慨。诗人通过赘疣的生长过程,象征人的欲望、烦恼和错误,认为这些如同赘生物般不断滋生,甚至影响了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他指出,真正的道理本应简单自然,但人们却常常被假象迷惑,善恶、赏罚、音色、味道等都被人为地复杂化,失去了原有的秩序。

诗人进一步强调,如果人心被这些赘疣占据,就如同身体上的疮痍,空洞无物,失去了完整。他批评那些自视甚高,耻于不如人的人,认为这种心态并非通达之人应有的。最后,诗人提出要像弃火投艾一样,摆脱这些累赘,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实现自我净化。

整首诗语言质朴,寓言深刻,展现出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

收录诗词(168)

黄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黄湜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佐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后摄知康州。工诗。有《伐檀集》

  • 字:亚父
  • 籍贯:宋洪州分宁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酬雷太简见贻之什

生长诗与书,不信世道难。

出处愧古人,章句得一官。

舌强不肯柔,开口谁欣欢。

十年走尘土,蹭蹬苦地寒。

纡朱非良贵,宁较厚与单。

古心自突兀,胸中郁万端。

昔常玩于水,今乃知其澜。

身世心已灰,人事鼻可酸。

病卧得君诗,喜试昏膜看。

意远辞淡泊,稠重欲相宽。

以言药我病,吴鲈佐秦餐。

大句牵勉酬,韵高语难安。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和子仪巡捕蝗

天子辍霖雨,兹来泽东民。

威声先公至,暴攘客四邻。

下车坐无事,惩劝裨秋春。

物价以日减,囷仓饱新陈。

俗愚其何知,蝗来遏公仁。

所至不为灾,群飞乱烟云。

公虑种吾土,且为沴气根。

计丁立捕法,官行劳其勤。

老幼千里眉,朝蹙夕已伸。

我知公之德,由此碑齐人。

形式: 古风

和白云庵七首(其一)白云庵

白云无种满地生,有时出山为雨露。

老僧惆怅望云归,尽日庵前自来去。

形式: 七言绝句

和白云庵七首(其七)白石涧

林间旋叠石为路,日日自汲涧底泉。

老僧意趣似童子,洗手濯足听潺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