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诗僧惠师

萧然林下人,病骨霜松槁。

若为诗家流,力压古人倒。

琢句如琢玉,得之若得宝。

有时到极挚,直可补元造。

平生乐此乐,白头不知老。

数年吴楚游,咏遍泉石好。

却怀钟山隐,乡思满春草。

橐中何以归,篇篇有留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翻译

一个在树林间清闲的人,身体瘦弱如同霜冻的松树枯枝。
他若能成为诗人的主流,力量足以使古人的诗篇都黯然失色。
他雕琢诗句如同雕琢美玉,得到佳句就像得到了无价之宝。
他的诗有时情感深沉,直接弥补了天地间的自然之美。
他一生以此为乐,直到白发苍苍也不觉岁月流逝。
他在吴楚之地游历多年,赞颂过无数山水的美好。
此刻他怀念钟山的隐居生活,心中满是对故乡的思念。
他的行囊中带不走什么,唯有篇篇诗作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注释

萧然:形容清冷、寂寥。
病骨:形容身体瘦弱。
霜松槁:比喻瘦弱如霜冻的松树枯枝。
诗家流:诗坛主流。
古人倒:使古人黯然失色。
琢句:精心创作诗句。
琢玉:比喻精细雕刻。
元造:天地自然。
白头:指年纪大。
吴楚游:在吴楚地区游历。
乡思:对家乡的思念。
篇篇:每一篇诗作。
留藁:留下草稿或诗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林下高人,身患疾病但精神犹如霜后松柏般坚韧。他醉心于诗歌创作,技艺精湛,甚至能超越前贤。他的诗句如同精心雕琢的美玉,珍贵无比,情感深沉时,仿佛能弥补天地间的不足。诗人一生沉浸于这种乐趣中,即使白发苍苍也浑然忘我。他在吴楚之地游历多年,将山水之美尽收诗中。此刻,他怀念起钟山的隐逸生活,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行囊中的诗篇,每一篇都承载着他的深情与留念,仿佛是他的根和魂,是他归乡的寄托。整首诗赞美了诗人的才情与对诗歌的执着,以及他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157)

陈舜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南康刘道纯秀才起应新诏

太平天子厌弊旧,尽解纲条重结纽。

一朝进士各名经,五百年来病声偶。

弟子增员岩穴空,博士献书车马走。

鸿薄青冥昔在笼,鱼忆沧浪今脱笱。

乘时得志君其人,平生好学气撞斗。

诋诃毛郑为低眉,辨说仪秦不容口。

本需束帛贲圭衡,勉应新书辞畎亩。

时髦往往出江南,解褐须期居帝右。

藏珍韬椟元待价,搦矢抚弦须应手。

勿学迂疏鲁两生,是古非今空白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圆通行

庐山之西形势聚,无位真人依位住。

地祇掣锁金城开,石龙喷水银潢注。

峰峦约勒万马回,杉松自作千兵护。

宝殿峥嵘跨碧霄,圆容丽服微西顾。

江南妃子亲施田,香饭供僧无亿数。

法焰相传十二人,师泛铁船杨子渡。

杨子渡头秋风高,霹雳驾雪翻惊涛。

中有渔家妙绝手,一钓三山连六鳌。

纵时大地悉震恐,收来尘刹无纤毫。

当年曾许心莫逆,今朝又作圆通客。

挂冠已脱尘俗缘,一心愿住清凉国。

清凉之国进能知,日长马倦人多迷。

从来闻说曹溪路,只今踏断庐山西。

形式: 古风

桃花坞

路转青山曲,地暖留青春。

昔闻千树桃,香艳红氤氲。

游子想神仙,花下啼鸟驯。

于今空蔓草,况复种桃人。

唯应坞中月,清光无故新。

形式: 古风

饯张郎中

莫爱卞山色,莫羡苕水清。

山高天早寒,水深潜浪生。

维此贤丈人,宇韵和且平。

冷清窅无威,妍词吐春英。

众人玩其华,君子挹中情。

恺悌神所劳,假乐眉寿并。

安车省家园,华艾立儿甥。

邦君示尊礼,宴衎既丰盈。

言还湖上居,载酒饯东城。

宾醉可复诉,贵老事非轻。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