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圣代为迁客,虚皇作近臣。
法尊称大洞,学浅忝初真。
鸾凤文章丽,烟霞翰墨新。
羡君寻句曲,白鹄是三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夏卿的《送顾況归茅山》,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情谊和对朋友才学的高度赞赏。开篇“圣代为迁客,虚皇作近臣”两句,通过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顾况的敬仰之情,将其比作是圣明时代的游子或是虚无皇帝的亲信,这既彰显了顾況的地位和才华,也反映出韦夏卿对他的尊崇。
“法尊称大洞,学浅忝初真”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学问的认可和自己的学识浅薄。法尊可能指的是佛教的高僧,大洞则是道家修炼之地,这里用来比喻顾況的学问深厚;而“学浅忝初真”则透露了诗人对自己学识不足的谦逊态度。
接下来的“鸾凤文章丽,烟霞翰墨新”两句,直接赞扬了顾况的文学成就。鸾凤是传说中的神鸟,比喻文章华美;烟霞则形容文章如云间霞光,飘逸而不失新颖。
最后,“羡君寻句曲,白鹄是三神”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顾況文学才华的羡慕和敬佩。白鹄(白鹅)在古代常用来象征文人的清高,这里被誉为“三神”,可见韦夏卿对于顾况文章之美、思想之深的极高评价。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更通过精妙的比喻和贴切的赞词,表达了对朋友才华的高度认可,是一篇充满文艺气息和深情寄托的送别之作。
不详
道胜物能齐,累轻身易退。
苟安一丘上,何必三山外。
云霞长若绮,松石常如黛。
徒有昔王过,竟遗青史载。
诗因野寺咏,酒向山椒酹。
异时逢尔知,兹辰驻余旆。
林外雪消山色静,窗前春浅竹声泉。
黄雀衔来已数春,别时留解赠佳人。
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
雨霁天池生意足,花间谁咏采莲曲。
舟浮十里芰荷香,歌发一声山水绿。
春暖鱼抛水面纶,晚晴鹭立波心玉。
扣舷归载月黄昏,直至更深不假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