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刻《送淑芳归里》诗,时敦煌有赵木匠,能刻行书,颇不失真。其妇能作墨拓。近又刻《敦煌留别》诸诗,其拓本仍出妇手。乞余书素箑,题以赐之

句爱香山老妪知,矧由纤手拓新诗。

狂呤自为分离赋,文采偏参刻镂宜。

此日留痕看鸿爪,当年索解到娥眉。

怜他工作愚夫妇,也识歌章重唱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苏履吉对一位敦煌赵木匠及其妻子的赞美。诗中通过描述他们夫妻二人在艺术创作上的合作,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首联“句爱香山老妪知,矧由纤手拓新诗”,诗人表达了对老妪(可能指赵木匠的妻子)技艺的赞赏,认为她的纤手能够拓印出新的诗歌,展现出她对艺术的热爱和高超的手艺。

颔联“狂吟自为分离赋,文采偏参刻镂宜”,进一步描绘了赵木匠创作的场景,他可能是在为离别或分离的主题创作,诗中的文采与雕刻技艺相得益彰,体现出艺术创作的深意与美感。

颈联“此日留痕看鸿爪,当年索解到娥眉”,这里使用了比喻手法,将赵木匠的作品比作鸿雁留下的痕迹,暗示作品的珍贵与深远影响;同时提到“当年索解到娥眉”,可能是指作品触及人心深处,如同理解女性细腻的情感一般,体现了作品的深刻内涵和广泛共鸣。

尾联“怜他工作愚夫妇,也识歌章重唱随”,诗人表达了对这对夫妇工作的敬佩,认为他们的努力和才华不仅体现在作品上,也体现在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传统歌章的传承与创新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赵木匠及其妻子艺术创作过程的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与文学艺术的融合之美,以及对艺术工作者辛勤付出的赞美。

收录诗词(47)

苏履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迄今八载,其妇以旧箑缴还,复索新箑,并迄书前诗。适淑芳重来,再回前韵,并书以赐之

似我浮云万里随,玉关重止喜齐眉。

贤愚未必钟情异,贵贱端看守分宜。

夜雨酣呤新得句,秋风珍惜旧题诗。

莫言官与民相隔,君实犹教妇女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家计

读书仍恋旧生涯,儒素才分自一家。

有酒不妨呼客醉,无钱何必向人赊。

妻还知俭亲烧菜,子亦安贫学种瓜。

最是文章难定价,古来多少字笼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敦煌署中作

古人作吏重爱民,今人作吏先患贫。

爱民患贫不两立,聚敛何如有盗臣。

官取诸民民取士,此中应识民艰苦。

半丝半粒悉脂膏,视此岂容为过取。

我闻国计关民生,民能一心成坚城!

矧是太平亲民吏,曷不慎守贻令名。

形式: 古风

次七道沟旅店壁上无名氏诗原韵

七年奔走玉关西,到处飞鸿印雪泥。

似我性情虽喜咏,伤人言语莫漫题。

诗存忠厚饶相赏,事涉矜狂转自迷。

路柳依依随意绿,春来好听早莺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