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苏履吉对一位敦煌赵木匠及其妻子的赞美。诗中通过描述他们夫妻二人在艺术创作上的合作,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首联“句爱香山老妪知,矧由纤手拓新诗”,诗人表达了对老妪(可能指赵木匠的妻子)技艺的赞赏,认为她的纤手能够拓印出新的诗歌,展现出她对艺术的热爱和高超的手艺。
颔联“狂吟自为分离赋,文采偏参刻镂宜”,进一步描绘了赵木匠创作的场景,他可能是在为离别或分离的主题创作,诗中的文采与雕刻技艺相得益彰,体现出艺术创作的深意与美感。
颈联“此日留痕看鸿爪,当年索解到娥眉”,这里使用了比喻手法,将赵木匠的作品比作鸿雁留下的痕迹,暗示作品的珍贵与深远影响;同时提到“当年索解到娥眉”,可能是指作品触及人心深处,如同理解女性细腻的情感一般,体现了作品的深刻内涵和广泛共鸣。
尾联“怜他工作愚夫妇,也识歌章重唱随”,诗人表达了对这对夫妇工作的敬佩,认为他们的努力和才华不仅体现在作品上,也体现在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传统歌章的传承与创新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赵木匠及其妻子艺术创作过程的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与文学艺术的融合之美,以及对艺术工作者辛勤付出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