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嬴秦吟

轰轰七国正争筹,利害相磨未便休。

比至一雄心底定,其如四海血横流。

三千宾客方成梦,百二山河又变秋。

谩说罢侯能置守,赵高元不是封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各国正在激烈争夺利益,彼此间的斗争还未停歇。
等到一个强大的势力崛起,各地的战乱可能才会平息。
众多的宾客梦想着和平,然而江山易主,又到了秋天般的动荡。
即便说结束战争可以任命守护者,但赵高最初并非因功封侯。

注释

轰轰:形容声势浩大。
争筹:争夺权力和资源。
未便休:没有停止的意思。
一雄:一个强大的势力。
心底定:内心坚定。
四海:天下各地。
血横流:形容战乱频繁,鲜血遍地。
三千宾客:比喻众多的臣民或支持者。
百二山河:形容江山稳固,难以攻破。
罢侯:结束封侯的局面。
赵高:秦朝权臣,以篡权著名。
封侯:被封为侯爵。

鉴赏

这首诗名为《观嬴秦吟》,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诗中描绘了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激烈场景,"轰轰七国正争筹"形象地展现了战国群雄逐鹿中原的烽火连天。"利害相磨未便休"揭示了各诸侯国为了利益争夺而不肯停息的紧张局势。

"比至一雄心底定"暗示了一个强大的统一者即将崛起,但紧接着"其如四海血横流"则表达了这种统一过程中伴随着无数战争和牺牲的残酷现实。"三千宾客方成梦"暗指战国纷争如同一场大梦,而"百二山河又变秋"则以季节更替象征历史的变迁,暗示江山易主。

最后两句"谩说罢侯能置守,赵高元不是封侯"借古讽今,指出即使有罢兵止战的理想,现实中像赵高这样的人却可能因权力欲望而篡位,而非真正为国家和平做出贡献。整首诗寓言深刻,对战国时代的争霸与权谋进行了批判。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过比干墓

精诚皎于日,发出为忠辞。

方寸已尽破,独夫犹不知。

高坟临大道,老木无柔枝。

千古存遗像,翻为谄子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过永济桥二首(其二)

一水一溪门,溪门云复屯。

珍禽啭乔木,幽鹿走荒榛。

雨脚拖平地,稻畦扶远村。

高城半颓缺,兴废事休论。

形式: 五言律诗

过永济桥二首(其一)

山背锦屏开,河临永济回。

土田平似掌,桑柘大如槐。

斜日射虹去,低云将雨来。

无涯负清景,长是愧非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过陕

吾祖道何光,二南分一方。

开周为太保,封陕辅成王。

岁月装辽邈,山川造渺茫。

世孙虽不肖,犹解忆甘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