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永济桥二首(其二)

一水一溪门,溪门云复屯。

珍禽啭乔木,幽鹿走荒榛。

雨脚拖平地,稻畦扶远村。

高城半颓缺,兴废事休论。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一条小溪边,溪口云雾聚成群。
珍贵的鸟儿在高大的树木上鸣叫,深山里的鹿在荒榛丛中奔跑。
雨丝连绵,润湿了大片地面,远处村庄依稀可见。
古城墙半已倾颓,兴衰之事无需多言。

注释

一水:一条小溪。
溪门:溪口。
云复屯:云雾聚成群。
珍禽:珍贵的鸟儿。
乔木:高大的树木。
幽鹿:深山里的鹿。
荒榛:荒榛丛。
雨脚:雨丝。
拖平地:润湿地面。
稻畦:稻田。
扶远村:依稀可见的村庄。
高城:古城墙。
半颓缺:半已倾颓。
兴废事:兴衰之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沧桑的乡村景象。诗人邵雍以细腻的笔触,通过"一水一溪门",展现了清泉潺潺流经的小桥人家,溪边云雾缭绕,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珍禽啭乔木"和"幽鹿走荒榛"则生动描绘了自然生态的和谐,鸟儿在高大的树木间欢快鸣叫,野鹿在茂密的榛丛中穿梭,增添了生机。

"雨脚拖平地"形象地描绘了雨水润泽大地的情景,"稻畦扶远村"则暗示着远处村落与农田的田园风光。然而,最后一句"高城半颓缺,兴废事休论"却透露出一丝历史的痕迹和世事变迁的感慨,古城的残垣断壁让人想起过去的辉煌与衰落,诗人在此选择不再过多评说兴衰之事,留下的是对眼前宁静景色的欣赏和对过往的淡淡思索。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了历史的沉思,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过永济桥二首(其一)

山背锦屏开,河临永济回。

土田平似掌,桑柘大如槐。

斜日射虹去,低云将雨来。

无涯负清景,长是愧非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过陕

吾祖道何光,二南分一方。

开周为太保,封陕辅成王。

岁月装辽邈,山川造渺茫。

世孙虽不肖,犹解忆甘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过潼关

禁密因离乱,机闲为太平。

山河虽设险,道德岂容争。

不究千一义,空传百二名。

遐方久无外,何复用鸡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问人丐酒

百病筋骸一老身,白头今日愧因循。

虽无紫诏还朝速,却有青山入梦频。

风月满天谁是主,林泉遍地岂无人。

市沽酒味难醇美,长负襟怀一片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