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湖南崔中丞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

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

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山上的青松与路上的尘土,怎可相提并论?
世间众人嫌弃良马过于瘦弱,只有你不会抛弃贫困中的贤才。
再多的金钱可能无法改变人的本性,一句承诺甚至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
不要说读书人没有感恩之心,他们内心深处依旧懂得报答恩情。

注释

山上:形容山峰。
青松:常绿乔木,象征坚韧和高洁。
陌上:田野小路。
尘:尘土,比喻世俗或低微的地位。
尽嫌:全都嫌弃。
良马:优秀的马,比喻有才能的人。
卧龙:隐居未显的杰出人才。
千金:极言财富。
移性:改变性格或本性。
许杀身:愿意为某事付出生命。
书生:读书人,知识分子。
感激:感恩之心。
寸心:内心深处。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不以物喜的高洁情操。首句“山上青松陌上尘”设定了两种境界,一是山上的青松,象征着清净、高远;一是陌上的尘土,代表着凡尘和污浊。这两者本不相容,却在诗人眼中得以并存,显示出一种超脱的态度。

接着“云泥岂合得相亲”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对比,云与泥水原本难以相容,但在这里却被视为可以相亲,这种反常的组合暗示着诗人对于世俗价值观的质疑和超越。

第三句“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则转向了对一个特定人物的赞美。全世界的人都嫌弃那骨骼嶙峋的好马,只有你(君)不抛弃那些潜龙在渊的才俊。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独具慧眼,能够识别和珍惜真正价值的品格。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则是对这种高尚品质的进一步阐述。千两黄金也无法改变一个人的本性,而一旦承诺,就如同置之死地而后快,显示出一种坚定不移的意志。

最后“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则是对那些有学问的人并不缺乏感激之心,他们的心中仍旧怀抱着回报恩情的情操。这句话强调了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温暖和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意象丰富的语言,塑造了一位高洁坚韧、识才赏善的理想人物形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真挚情感和高尚品格的追求。

收录诗词(120)

戎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 籍贯:荆州(今湖北江陵)
  • 生卒年:744~800

相关古诗词

中秋夜登楼望月寄人

西楼见月似江城,脉脉悠悠倚槛情。

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

初惊桂子从天落,稍误芦花带雪平。

知称玉人临水见,可怜光彩有馀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云梦故城秋望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开元观陪杜大夫中元日观乐

今朝欢称玉京天,况值关东俗理年。

舞态疑回紫阳女,歌声似遏綵云仙。

盘空双鹤惊几剑,洒砌三花度管弦。

落日香尘拥归骑,囗风油幕动高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冬夜宴梁十三厅

故人能爱客,秉烛会吾曹。

家为朋徒罄,心缘翰墨劳。

夜寒销腊酒,霜冷重绨袍。

醉卧西窗下,时闻雁响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