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护歌

听说衲僧牧护,任运逍遥无住。

一条百纳瓶盂,便是生涯调度。

为求至理参寻,不惮寒暑辛苦。

还曾四海周游,山水风云满肚。

内除戒律精严,不学威仪行步。

三乘笑我无能,我笑三乘谩做。

智人权立阶梯,大道本无迷悟。

达者不假修治,不在能言能语。

披麻目视云霄,遮莫王侯不顾。

道人本体如然,不是知佛去处。

生也犹如著衫,死也还同脱裤。

生也无喜无忧,八风岂能惊怖。

外相犹似痴人,肚里非常峭措。

活计原无一钱,敢与君王斗富。

愚人摆手憎嫌,智者点头相许。

那知傀儡牵抽,歌舞尽由行主。

一言为报诸人,打破画瓶归去。

形式: 六言诗

鉴赏

这首诗是由唐代的僧侣苏溪所作,名为《牧护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禅宗思想与生活态度的作品。

诗中“听说衲僧牧护,任运逍遥无住。”开篇即展现了禅师自由自在、不拘一格的生活状态。“衲僧”指的是穿着补钉衣物的出家人,他们往往过着游方生活,而“牧护”则是对心性的修持与守护。

接着,“一条百纳瓶盂,便是生涯调度。”这两句描绘了禅师日常简单的生活,只需一根布做成的水瓶和碗盂,便能应对生活所需。这里体现的是出世间的淡泊名利和简约生活。

“为求至理参寻,不惮寒暑辛苦。”表达了禅师追求真理、悟道的决心与毅力,无论是严寒还是酷热,都不畏惧,甘愿承受一切艰难困苦。

“还曾四海周游,山水风云满肚。”则写出了禅师广泛的旅途经历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山水风云之美。

“内除戒律精严,不学威仪行步。”这里指出禅宗注重心性的修持,而非外在的仪规礼节,强调的是内在精神的自我约束和自由。

“三乘笑我无能,我笑三乘谩做。”这两句表达了对传统佛教三乘(声闻、缘觉、菩萨)之路的超越态度,认为那些繁复的仪式与修行并非达到解脱之道。

“智人权立阶梯,大道本无迷悟。”则是说智者用智慧建立方法,但大道本身不应有迷失和觉悟之分,这里的“大道”指的是至高无上的真理。

“达者不假修治,不在能言能语。”这两句说明了对道的理解与实践,真正达观的人不需要外在的修饰与言谈,他们的心性自然明了。

“披麻目视云霄,遮莫王侯不顾。”这里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即便身处尘俗,也如同看破红尘,不被权贵富贵所动摇。

“道人本体如然,不是知佛去处。”则是说真正的修行者,对于佛法的理解与实践,并非外在仪式,而是对内心真性的把握和认知。

“生也犹如著衫,死也还同脱裤。”这两句表达了禅师对于生死看破的态度,将其视作日常穿衣脱衣一样自然。

“生也无喜无忧,八风岂能惊怖。”则是说在这样的心境下,对于生命中的种种变化(八风)都不再有恐惧与困扰。

“外相犹似痴人,肚里非常峭措。”这里形容禅师外表上看似愚钝无知,但内心却是极为深远而有智慧的。

“活计原无一钱,敢与君王斗富。”则是在说禅者对物质财富毫不在意,甚至可以和国王争辩谁更为富有,因为他们的心灵世界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愚人摆手憎嫌,智者点头相许。”这两句写的是世间愚昧之人对禅者的不理解与排斥,而智者却能深刻体会并给予肯定的态度。

最后,“那知傀儡牵抽,歌舞尽由行主。”这里比喻世间众生如同傀儡木偶,被外界牵引,而禅者则是自在的主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歌唱与舞蹈。

“一言为报诸人,打破画瓶归去。”全诗结尾处,以一种超脱物我的方式结束,一言以蔽之,即将世间一切名相、束缚都打破,如同抛弃画中之瓶,自在地归去了。

收录诗词(1)

苏溪和尚(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兴庆池侍宴应制

金阙平明宿雾收,瑶池式宴俯清流。

瑞凤飞来随帝辇,祥鱼出戏跃王舟。

帷齐绿树当筵密,盖转缃荷接岸浮。

如临窃比微臣惧,若济叨陪圣主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晖字

重阳早露晞,睿赏瞰秋矶。

菊气先熏酒,萸香更袭衣。

清切丝桐会,纵横文雅飞。

恩深荅效浅,留醉奉宸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喜陆侍御破石埭草寇东峰亭赋诗

独坐理戎行,安边策最长。

霜台雷电振,云汉翼箕张。

决策威千里,除妖静一方。

林峦开罨画,泉石韵宫商。

戍罢泾川外,烽闲句水阳。

肃清淮海后,谁不咏时康。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登乐游原怀古

缅惟汉宣帝,初谓皇曾孙。

虽在襁褓中,亦遭巫蛊冤。

至哉丙廷尉,感激义弥敦。

驰逐莲勺道,出入诸陵门。

一朝风云会,竟登天位尊。

握符升宝历,负扆御华轩。

赫奕文物备,葳蕤休瑞繁。

卒为中兴主,垂名于后昆。

雄图奄已谢,馀址空复存。

昔为乐游苑,今为狐兔园。

朝见牧竖集,夕闻栖鸟喧。

萧条灞亭岸,寂寞杜陵原。

羃䍥野烟起,苍茫岚气昏。

二曜屡回薄,四时更凉温。

天道尚如此,人理安可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