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张伯淳所作的《题程雪楼黄庭经》,描绘了一位隐居于雪楼中的高人,手持《黄庭经》修行,追求长生之道的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位至人的闲适生活和内心的平和宁静。
“雪楼之中有至人,手持一卷《黄庭经》。”开篇即点明了人物所在环境与身份,雪楼象征着清静与高洁,至人则暗示其非凡的修为与境界。手持《黄庭经》,不仅揭示了其修行的法门,也预示了其追求长生的志向。
“閒居无事心太平,审能行之可长生。”进一步描述了至人生活的状态——在无事的闲居中,内心保持平静与和谐,通过实践《黄庭经》中的道义,可以达到长生的目的。这种对内心的修炼与对外在世界的超脱,体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
“鼠须吐英玉螭蟠,山阴书仙脱尘凡。”这一句通过形象的比喻,赞美了《黄庭经》的珍贵与神圣。鼠须笔书写出的文字如同玉龙蜿蜒,山阴书仙则象征着超越世俗的智慧与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传之琬琰坚且完,拓以茧素资陈玄。”强调了《黄庭经》的传承与保存,琬琰代表了珍贵与完美,茧素则是制作经文的材料,通过这些手段保证了经文的完整与流传。
“白黑粲粲久可观,双瞳炯炯常凝注。”描绘了至人阅读《黄庭经》时的情景,黑白分明的文字在眼前闪耀,双瞳明亮专注,体现了其对道义的深刻理解和持续的探索。
“天君泰定归俗虑,自然神全守深固。”表达了至人通过修行达到了心灵的平静与和谐,摆脱了世俗的忧虑,自然地保有了精神的完整与稳固。
“门中五城十二楼,粉黛当前身之蟊。”运用神话般的想象,将至人居住的雪楼比作仙境,五城十二楼象征着理想的生活与精神的追求,而“粉黛”则暗喻世俗的诱惑与干扰。
“被服《黄庭》急回头,长生之方勿外求。”鼓励人们直接从《黄庭经》中寻找长生之道,无需向外寻求,强调了内在修行的重要性。
“古今日月车两轮,昆仑蓬莱无晨昏。”借用古代神话中的昆仑与蓬莱,以及日月车的意象,表达了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性,以及追求长生的永恒主题。
“深藏巾笥培灵根,君能宝之可长生。”最后,诗人呼吁读者珍藏《黄庭经》,将其视为培育精神根基的宝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长生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至人生活状态的描绘,以及对《黄庭经》价值的赞颂,传递了道家追求内心平和、超脱世俗、追求长生的理念,同时也蕴含了对知识传承与个人修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