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京师归客

昨夜足拳三尺铁,长安马上髯如雪。

忽闻人从长安来,披衣不待柴门开。

紫裘半醉别燕市,家君可有家书裁。

吾知书中不得意,小凤霜折抟风翅。

客囊羞涩布袍单,红签逐套平安字。

写时雁渡湘江水,到时水落芙蓉死。

便令历历道分明,往事蚤隔三千里。

天长日短归不归,愁心乱逐孤篷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远行者归来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长途跋涉后,终于回到长安,与家人团聚的喜悦与感慨。

首句“昨夜足拳三尺铁,长安马上髯如雪”,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主人公在旅途中的艰辛,夜晚握着三尺长的铁器行走,马背上白须如雪,形象地表现了长途跋涉的疲惫与苍老。接着,“忽闻人从长安来,披衣不待柴门开”则展现了主人公归家的急切心情,听到有人从长安来,立刻披衣出门迎接,连柴门都来不及打开,生动地刻画出对家的渴望与急切。

“紫裘半醉别燕市,家君可有家书裁”描述了主人公离开燕市时的情景,穿着紫色的裘衣,半醉的状态下告别,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与酒后的轻松。同时,也引出了对家中亲人是否收到家书的关切,体现了亲情的温暖与牵挂。

“吾知书中不得意,小凤霜折抟风翅”暗示了家书中可能包含的不如意之事,以及主人公对这些消息的担忧。接下来,“客囊羞涩布袍单,红签逐套平安字”则描绘了主人公在旅途中经济状况不佳,穿着朴素,但仍然期待着家书中的平安消息,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与对家庭的依赖。

“写时雁渡湘江水,到时水落芙蓉死”运用了象征手法,雁渡湘江水寓意着家书的传递,而水落芙蓉死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最后,“便令历历道分明,往事蚤隔三千里。天长日短归不归,愁心乱逐孤篷飞”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强调了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忧虑。无论是对往事的清晰记忆,还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感,都反映了主人公复杂的心情。同时,将愁心比作随孤篷飞翔,形象地表现了内心的不安与漂泊之感。

整首诗情感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在归途中的种种感受,既有对家的深切思念,也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73)

魏学洢(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 字:子敬
  • 籍贯: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
  • 生卒年:约1596——约1625

相关古诗词

作客东门行

作客东门归,舍中稚子牵衣嬉,行行去去绕膝不相离。

阿耶抱儿儿不愿,啖果与饵儿暂嬉。

母傍耶开侧扉去,舍中稚子呱呱啼。

啼出大门,啼入室帏。四望弗见,伏泣不能止。

一日不归,三日儿病五日死。

儿欲耶抱耶怒起,耶欲抱儿儿死矣。

人生亦徒自,苦恶用尔尔。

乱日荒郊漠漠,白骨一何离离。

不知吾儿何处悲且啼。

形式: 古风

惜哉行(其一)

惜哉云中鹤,矫矫乘风翔。

亮音振天表,光洁凌秋霜。

一朝堕凡想,误入鹅鹜行。

敛翮独惆怅,羞闻称凤凰。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惜哉行(其二)

十年拭一剑,用尽华阴土。

忽然被摧折,霜锋陷如龋。

既璺不可合,既缺不可补。

呼水再炉锤,寸心苦复苦。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大人奉使代藩期逝未返以诗纪怀(其一)

日日还家日,如何日日违。

西风嘶羸骑,朔雪点征衣。

官路程难定,归途信自稀。

百方聊慰解,心事乱云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