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壬申仲春尾,问道临清流。
寒泉汲短绠,新草弥荒洲。
去鸟历微霭,焉知光景遒。
感物发长叹,云日令人愁。
群公递倾盖,所语皆兵筹。
折冲在千里,虎噬犹未休。
如闻复内向,独抱杞人忧。
安得汉骠骑,一鼓清神州。
这首明代湛若水的《临清吟》描绘了诗人于壬申年仲春时节,来到清流边寻求答案的场景。他提着简短的井绳汲取寒泉,映照出新草丛生的荒洲,四周弥漫着淡淡的雾霭。飞鸟掠过,引发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云日相接的景象更添一丝愁绪。
诗中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紧张氛围,群臣聚议,话题多围绕军事策略,似乎远方战事不断,虎狼之患仍未止息。诗人忧虑国事,想象如果能有像汉代骠骑将军那样的英雄人物,能够一鼓作气荡清天下,该是多么理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情于景,既有个人的幽思,又融入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体现了湛若水作为儒家学者的忧国忧民情怀。
不详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刺船过东洙,东洙风景奇。
莫打东洙水,惊我白鸥飞。
白鸥飞尚可,翠柳鸣黄鹂。
刺船过西崦,西崦风光幽。
莫唾西崦石,渐近太湖头。
太湖烟波阔,洞庭渺难收。
少非风尘姿,雅志在丘壑。
偶从野王舟,春夜太湖泊。
茆公向我揖,为我举云幕。
雨后空宇澄,天高极寥廓。
七十二峰峦,缥缈天际落。
日短意不穷,更上湖边阁。
陟登千仞冈,超然坐琴台。
长倚青琅玕,举手望蓬莱。
不见瑶台月,但见青鸟来。
弱水几清浅,念之令人哀。